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才自精明志自高金陵十二钗正钗之贾探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中给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她精明强干,办事果断,连凤辣子都让她三分。

和姐姐迎春的懦弱,妹妹惜春的清冷相比,探春多出几分热情和英气,比哥哥贾宝玉倒更有几分男儿的担当。

在只知安富尊荣的贾家,探春是少有的清醒者,她敏锐地感知到贾府大厦将倾的危险,想凭一己之力做些挽救。在得到短暂的理家权力时,探春努力做了一些尝试。

对财*乱象拨乱反正

由于凤姐病倒,探春接棒理家。甫一接手,探春就察觉了荣国府的财*乱象,存在许多重复支出的款项。

宝玉、贾环、贾兰每月都有月钱零用,上学每年每个人还要有八两银子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探春嘲讽道:“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立即命将这项支出免除。

还有一件事。荣国府的姑娘们每月有二两买脂粉的分例钱,这份钱是府里的买办支了去,给姑娘和丫鬟们统一采购脂粉、头油。但买办们买的货都是些劣质东西,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根本没法用。姑娘和丫头们只好用自己的月钱再买一份。

看到这样重复花钱、浪费东西的现象,探春就建议把买办买货的款项免除/p>

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

探春蠲除重叠花项,事虽小,钱有限,但却迈出了勤俭持家的第一步。

开源节流,在大观园发起改革

探春调整合理的支出,同时也想着开源增收。

探春是一个有心人。大家都去管家赖大家赴宴,只有探春一人对赖家女孩说的话入了心。她听说赖家的小花园,除了提供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原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对此探春受到了启发。大观园比赖家的花园足足大了两倍有余,如果承包出去,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但堂堂荣国府不能以此生利,有损颜面。

探春变通后,派几个老诚本分的婆子收拾料理大观园,虽不要她们的租税,却也有大的收益。女孩子们戴的花,鸟雀吃的粮不需要再买了,另外还有几个好处:一则园子有专人修理,花木繁盛,不致荒废。二则不会暴殄天物,作践了东西。三则婆子们也可借此补贴生活。四则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

探春的开源节流,在荣国府庞大、奢侈的开支中微不足道,但探春意识到了坐吃山空的危险,她想尽力去挽救一二。

探春毕竟权力有限,而且她管家也是短时间的,积弊难除,她的改革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即所谓的“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做到了管理者的公允。

大家公认王熙凤的管理才干,探春和她相比并不逊色。

凤姐虽有才,但却自私贪酷,经常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损害家族的利益。

元春省亲后,为省亲买的十二个小沙弥和十二个小道士就没有用处了,挪出大观园来,贾*就想发到各庙去分住。贾芹之母周氏求凤姐给儿子个差事管管。凤姐便回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承应。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竟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完了。说声用,走去叫来,一点儿不费事呢。”

本来小沙弥和小道士已经是荣国府的冗员,打发走正好精简,节省开支。凤姐受了周氏奉承,便拿公中的钱做私情。不过几两银子,这话说的多轻松。对荣国府来说,每月几两银子确实不算什么,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凤姐这样的蚂蚁、蛀虫太多,最后贾府的大厦才呼啦啦倾倒了。

而探春作为管理者就做到了大公无私,不落人话柄。

赵姨娘是探春的亲生母亲,赵国基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探春坚持按老例只给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如果她多给二十两银子,别人也不敢说什么,而且凤姐也打发了平儿来说,添些也可以。但探春却不同意,她明白,如果处理不好这件和自己利益相关的小事,以后她的管家之路就寸步难行。

对探春,下人们皆安了这样的心: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

没有看旧账时,李纨说赏银四十两,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她为什么这么忙着走?就是看扁了探春没有能力,而且徇私增加赏银。以后在探春面前就不必毕恭毕敬了。她就是着急忙慌地让探春这个错误快点成为事实。

只是吴新登家的看错了探春。探春叫住她,问她旧例,而且知道家里的外头的有分别。探春根据,坚持给她舅舅二十两银子的赏赐,即使赵姨娘来闹也不破坏规矩。

探春专门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驳宝玉和王熙凤的事,压众人口声。如此一来,就治住了那些难缠的媳妇婆子们。

历朝历代的改革都会触犯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遇到种种阻力,探春以身作则,杀鸡儆猴,扫除了改革路上的障碍。

结语

第二十二回,脂砚斋对探春灯谜批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脂砚斋对探春的能力非常认可,他认为,在在家族遇到倾覆之际,探春能安定贾府子孙,不至于家亡人散各奔腾。

第十三回回末有两句话:金紫万千能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探春有经世致用之才,她不仅能理家,也可治国。

探春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据谶语和伏笔,探春应该是远嫁番邦做王妃了。就像种子遇到合适土壤,就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样,想象一下,探春出得去后,在番邦得到了一些权力,会不会在*治上能有所作为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