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敦儒这首词把亡国之恨,描写得淋漓尽致, [复制链接]

1#

北宋灭亡之后,很多的文人都逃往南方,为得就是不愿意去做亡国奴,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文人来说,捍卫自己的国家,保持自己的风格,那才是头等大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这些文人逃离到了南方之后,便是写下了无数表达亡国之恨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大部分都写得极为深情,也无比的伤感,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纵观整个北宋后期的文人,他们内心都有一种感伤之怀,而这样的一种情绪,也正是由于北宋灭亡了,整个国家四分五裂,北方更是全部沦陷,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文人,他们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比起南方的文人来显然是要更加的深刻。他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统一,可以去收复失地,但是后来我们知道,整个的南宋朝廷,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从来也没有打算要去收复失地。

朱敦儒作为北宋后期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里,也是处处能够感受到他对于亡国之后的悲痛之情,特别是他的这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更是他逃离到了金陵之后,亡国之恨描写的最为伤感的一首词,通篇描写得极为悲痛,字里行间更是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靖康之难后汴京沦陷,整个北宋也就此灭亡,然而朱敦儒与一些有识之士,更是逃往了南方,也正是到达了金陵之后,词人稍稍安定了一些,于是他登上了金陵的城门眺望北方,内心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么一首无比伤感的词作。而在这首词作中,他更是表达了内心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于亡国之后的那一份忧愁。

其实对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比一般的普通人更加的悲痛,他们有学识,并且也懂得了这种亡国的后果,要是整个国家全部灭亡了,很有可能文化也会中断,所以对于这些文人来说,他们内心的悲痛之情,也就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令人感动,而朱敦儒的这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也的确是描写得很是深情,也很是伤感。

词的上片描写的就很是悲痛,我一个人独自登上了这金陵城的西楼,站在这里观看秋天的景色,看着远处万里长江在夕阳下缓缓地向东流去,内心当真是感慨万千,有说不出的悲痛。这短短的几句,却是把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描写的很是真切,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无限的忧愁,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词的下片更是直抒胸臆,描写了亡国之后的情形,现在的中原可谓是大乱,所有人都纷纷逃亡,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收复我们的故土?请让这悲伤的春风,把我这悲伤的眼泪,也一起带到扬州去吧。最后这两句更是千古名句,同时也最能够体现出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来。而词人之所以能够描写得如此深刻,也正是内心的那一份深切的痛苦。

朱敦儒后期很多的作品都描写得很是伤感,而他的这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也是他最经典的一首作品,在这首词中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份悲伤,以及词人内心的感伤之怀,毕竟北宋灭亡了,整个北方都沦陷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样的一首作品,应当说也最是能够打动我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