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陵十三钗淡笔书写浓烈的故事,小人物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南京,一个极具浓墨重彩的地方,承载了人们太多情思。我们对于南京的记忆不仅仅是烟雨楼阁,还有丰富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它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受过Z争的洗涤。拨开历史封面后,它还隐藏很多细微的故事,《金陵十三钗》只是其中一则。

电影将红尘女作为主角,冠之“钗”的中性词,是最有看头的点。这样既不得罪观众,又能轻松地过审。就像男主给女学生解释“十三钗”更适合去面见R军的一样,她们对待男人的手段更讨巧,更专业。这种从现实角度灌溉电影的手法,让钗的言行和爱恨情仇有了双重意义——以S为背景,正当化,浪漫化,高尚化,使得国仇家恨和个人情感有了共同基础。

电影的优势在于视觉上的挑衅感十足,只要镜头移到金钗身上,屏幕就充斥着浓浓的挑逗味,从语言至每一处身体都是。所以男主这个假神父在见到金钗们进入教堂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恋上了这座空城,找到了留下来的理由,找到了期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在玉墨身上,她的以身相许既满足男主的期待,又满足了乱世红尘的期待。同时玉墨也是个多面体,她的风情万种悄然间变成勇敢无畏,最后做出以十二金钗代替十二个女学生的决定,这究竟是人性的本能还是教堂的洗礼,亦或者战争的催生,情爱的演变,我们都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内心始终带着一种反抗精神。

在剧情的安排上,金钗作为绝对的主角,导演并没有一开始就就让她们粉墨登场,而是安排在四分之一后的剧情。因为需要两天线做完整铺垫,一条是男主假扮神父为阻止日军在教堂的暴掠行为挺身而出;另一条是为了保卫教堂,G军与R军战至最后一人。两条教堂的线让金钗在里的高潮情节进行得更加自然猛烈,让时代的痛都注入到这个残破的历史建筑里。

当观众还沉浸在震撼的镜头时,电影中的对抗情节也戛然而止,这显然让观众极不解恨,身上的沉重感得不到释放。而这样的安排也正是导演故意为之,既避免过度叙述历史而遭到人们道德控诉,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历史原本的痛都装进电影里,让观众自己感悟警醒。有时候不美好的结局也是一种传递内核的方式,如果我们都能感受到痛苦,那英雄们经历的痛自然是百倍千倍。

这才是宣扬人性的点睛之笔,让观众游离在剧情之外,沉浸在历史之中。这颇具狡黠的埋伏手笔,说是留有余味,不止;说是欲擒故纵,又不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