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画家浙派吴伟,嗜酒如命,画状元江夏派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明代画家传#

01吴伟(-),明代杰出画家。

字士英、次翁,号鲁夫、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江夏派”画家代表人物,影响深远。少年时生活孤苦,流落于南京,为钱昕收养,后为当时王公贵胄所赏识,声名日起。性喜画,取笔划地作人物、山水状。

吴伟

宪宗成化(-)中,成国朱公延至幕中,以“小仙”呼之,因以为号。后为宫廷作画,任仁智殿待诏,孝宗朱祜樘时授以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旋称病南返,居南京秦淮河畔。明中叶创新画家,学之者甚众,善画人物山水。面貌有粗笔和工笔两者之长,早期白描师李公麟,粗笔法梁楷。

吴伟武陵春图纸本白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伟不仅以粗犷豪迈劲拔恢弘的风格闻名,其细致缜密的画风亦别出心裁。

吴伟备受其后学者的推崇,追随吴伟者李在、张路,王谔等画家都曾师从于吴伟。作为江夏画派一脉延续,他们继承了吴伟肆意狂放劲健挺拔的绘画风格,但笔墨的运用更加任意纵心,更加强调笔法的自由、迅捷。在通过笔墨表现自然状态时,吴伟更加注意表现自然风光的瞬息万变的情态。

明吴伟灞桥风雪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擅长人物画、山水画,劲健豪放的画风与戴进相近,故又被称为浙派健将。

但他的笔墨更加迅疾酣畅,自成一派,由于他是江夏人,遂有江夏派之称。以吴伟狂放劲健,恣意纵横绘画风格为表征。

江夏派与浙派在绘画风格上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其特点是继承唐宋传统笔墨技法,打破时代和门派固有的园囿,融合各家之长,形成绘画者自身独特的风格。吴伟沿用了戴家山水画经由马夏、李郭上溯北宋巨嶂山峦的笔墨表现技法和构图,变革为吴伟特有的肆意纵横粗、简劲豪放的气势。

吴伟寒山读书图立轴绢本成交万

较之浙派盟主戴进,吴伟对南宋以来的宫体画风的变革更彻底更坚决。吴伟的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院体传统,山石亦作斧劈皴,遒劲健壮,然又有所变化。吴伟的人物画初学唐代吴道子和北宋李公麟,精于工笔白描,线条纤细,形象清秀。以吴伟为代表的江夏派和浙派并非简单对等关系,江夏画派所具有的笔墨结构和构图程式带有明显的吴氏风格和绘画语言,江夏派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浙派。

吴伟雪江捕鱼图绢本墨笔湖北博物馆

02吴伟的人生经历的三个重要时期:

l、海虞时期的,正规系统的私塾教育。

《金陵琐事》记载,其祖父曾为河南南阳和大名开州两州的知州,正是基于这种家学渊源的耳濡目染,吴伟在流落海虞时便显示出绘画的天赋,这一家学渊源和天赋慧根有明确的记摘,在海虞钱布阵家,吴伟被钱布阵视为自家子弟,作为全权倾一方地方官,钱晰理应会为其子聘请最好的老师,吴伟到钱晰家时才七八岁,作为孩子吴伟不可能从事体力劳动,加之受到子弟般的待遇,作为伴读侍郎吴伟理应受到过正规的私塾教育才是合情合理的推论,吴伟十七岁的金陵之行就是为了以画艺谋取功名,明代的金陵虽为“留都”但是却留守着大量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和怀揣梦想的大批的民问画工。吴伟便是众多画工中的一员吴伟在海虞时就树立了成为画工的信念,同时由于钱晰潜心的栽培,吴伟青少年时期受到了系统的绘画教育,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吴伟初到人才济济的金陵便一炮打响。

吴伟归樵图立轴水墨纸本成交万

2、金陵阶段的绘画风格形成时期吴伟和居住于金陵的王宫贵族和阜亲国戚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代的人事任用实行“行取制”。这种行取制是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和拥有权利的士大夫推举或保举,而获取机会进入明代宫廷,从事宫廷绘画工作。吴伟初来金陵,不久就结识了当时在金陵有权威和地位的王侯将相,这些人对吴伟画技的赏识和提拔,无形中形成了一个隐形的赞助团体,这一贵族团主导了当时艺术市场的审美趣味,也为吴伟的成果铺平了道路,因此吴伟与金陵贵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吴伟画北海真人像来源未知

3、画技的成熟期,确立了吴伟在明中期画坛霸主地位。

离开江夏来到明朝留都金陵时,吴伟时年仅十七八岁,年少狂傲,凭借少年勇气,只身拜会当时的太子太傅成国朱仪,据朱公见之气度不凡,大加赞赏,叹日:“此非仙人欤?”,并称呼其“小仙”,宴请至门下。作为吴伟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成国公朱仪慧眼识人,发现了吴伟绘画才能,将其请到家中,热情款待,并以将其称为小仙称之。并在朱国公的引荐和推荐下,吴伟结识了后来的又一关键人物,正是在这位朱公的极力的引荐之下,吴伟得以结识更多金陵贵族。

吴伟歌舞图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伟一生从未参与过科举考试,但少年得志,顺利进入宫廷画院。而稍早与吴伟的戴进则小心儒雅,行事谨慎,然而命运不济,尽心尽力博取当权者的宠幸但惨遭陷害,而吴伟嗜酒如命、无妓则罔欢,放荡不羁,狂傲不驯,傲视权贵但却能如鱼得水,畅游于达官显贵之中,名利双手。

吴伟短短的49年的生命却享尽人间富贵和荣耀,终因纵酒过度猝死在途中,吴伟未能以辉煌的而豪迈的方式结束他48年的人生,而是带有悲情的、令人遗憾的方式告别他短暂而辉煌的星光之旅。

吴伟江山渔乐图纸本设色台北故宫

03吴伟人生极富戏剧色彩和戏剧性

这种人生的变化和画技的演变无不与他性格和生活的经历密切相关。吴伟个性的跌宕起伏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两中截然不同的行为通过两种不同图式放映出来:一种是在他清醒时对世界和绘画的认知,冷眼旁观,乞求超然世外的田园生活,在吴伟山水人物画中,很多作品将人物置于河边或靠岸,面对源源不断的河水,静思反省如,放映吴伟超然物外的“山人”精神;一种情况是他在酒精作用下的疯癫痴狂,荒唐滑稽。这种图式下的人物形态狂放不羁,表现出画家玩世不恭,人生态度。

明吴伟琵琶美人图美国印地安那波里

吴伟性格中的双面性,无不显示了他仙胎凡体与众不同的绘画特质。

这种不同状态表现了吴伟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征:真诚坦率、行侠仗义,不畏强权势。《无声诗史》记载吴伟性格憨直,有伟岸之气,与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很少苟同,不为礼节和世俗的风尚和人情所约束,我行我素。

吴伟树下读书图轴,绢本设色故宫博物

酒精的麻醉是他冷眼旁观世俗社会后的一种逃避,正如他训斥弟子所云:“汝方寸如此,岂能有画耶。”(《皇明世说新语》卷六)。吴伟的这种冷眼旁观,表明了他清醒时言之谨慎,心思缜密的双重人格表征。吴伟性格中所具有的这种心理起因,在于吴伟复杂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

吴伟临流读书图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

酗酒成瘾,放浪形骸,狂傲不羁冷眼旁观的出世精神

吴伟与人作画一言不和,便投研而去,吴伟狂怪肆意孤傲狂怪、放荡不羁与耿直率真的性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却备受两京贵族和明代三位皇帝的宠幸,委以重任。吴伟在明代绘画史上堪称奇特之人,他的行为不符合儒家三纲五长伦理道德的礼仪规范,又不能契合文人士大夫儒雅含蓄和内敛。吴伟个性张扬,桀骜不绷性格非但没使他从此疏离与王宫贵族和当权的欢场,他的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性格反而为他赢得了“小仙”称号,金陵的贵族常常以能邀请到吴伟作画而倍感蓬荜生辉。

明吴伟樵夫立轴绢本成交价万元

“小仙”、“画状元”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最高褒奖和称谓,吴伟生前享受无限的荣耀,但在死后的数百年里黯然无光。在中国绘画史上吴伟的人生极富戏剧色彩,从平民到画家,从民间画工到宫廷画工,继而荣获“画状元”,在明代画坛,他曾经独步一时。

吴伟渔父图立轴设色绢本成交万

吴伟并不仅像人们表面上看到的样子,酗酒狎妓、狂傲不羁恃才傲物,终日觥筹交错,醉酒当歌。吴伟个性的孤傲使的他的作品带有一种霸气,作画时讲求用笔快捷迅猛,线条肯定,整个画面给人以流畅欢快的韵律感。

明吴伟神仙图册来源未知

吴伟性格中所带有的不同于常人的狂怪傲世、颠狂不羁,嗜酒狎妓醉酒当歌,是明代宫廷画工地位低下,而备受轻视的一种反抗,其内在原因在于:

在明代统治者虽然也效法宋代建立画院,但是其画院的建制,却归属于锦衣卫。宫廷画家只是画工。社会大的历史环境,宫廷画工并不拥有独立地位,画工必须受制于他人,就戴进吴伟的宫廷画工经历来看,宫体画工时常被替换,在人事复杂的明代宫廷,尤其是身处东西两厂画工们,艺术创作的环境并不轻松,戴进遭谗言被逐出宫,吴伟虽受三任阜帝的钟爱,但也感觉很受拘束。

吴伟群仙游戏图水墨绢本成交万

但是吴伟的多次请辞多少可以说明宫体画工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这种独特的人格心理格式,形成吴伟狂怪傲世、颠狂不羁行为举止和不拘形式的笔墨表现。一方面放映出吴伟对官场和世俗社会的蔑视,这种蔑视在~定程度上折射了他看破红尘,另一方面,吴伟又无法超然物外,而不得不借酒麻木自己的灵魂。在创作上,吴伟极力追求任意纵性,劲拔恢张的大笔触的绘画风格。

吴伟东方朔偷桃图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

04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吴伟的绘画标志着明代宫廷绘画的一个大变化,即是宫廷绘画开始向文人画过渡,这是具有十分积极意义的。吴伟作为明朝中期的一个全能型画家,具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力和变革意识,吴伟突破宫廷画家一脉相承的僵化的模古之风,吴伟的山水和人物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不管人物还是山水吴伟的作品都将人融入画中,吴伟笔下的人物山水人物具有写实主义的自然形态,同时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写意一一“逸笔草草”,吴伟笔下的人物图式鲜有元代文人画荒蛮孤寂的构图格式,吴伟的作品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吴伟四时山水之冬景绢本成交万

吴伟绘画作品表现出创作者时狂放肆意挥洒自如的创作状态,吴伟的画风代表了明中期画坛的最高成就。他的绘画特点在于承袭古代传统技法基础上,突破固有的创作园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吴伟独特的任意纵心、劲拔恢弘的风格。吴伟纵横肆意,狂放不羁的大写意的笔墨技法,成就了他在画坛霸主的地位,以吴伟为代表的江夏画风在明中叶盛极一时。然而,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当吴门画派确立画坛主流地位后,江夏派吴伟一脉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明末至清数百年文人士大夫所标榜的“大年正传’’、“香光嫡嗣”的呼声下,江夏画风被指责“狂态邪学’’、“画坛术流’’,不为文人士大夫画家所认可,更有学者认为由于江夏一派的后继者笔墨肆意纵横,缺乏传统绘画所应有的笔墨技法而归于消失。

吴伟松下读书图绢本墨笔青岛市博物

晚明时期吴门画派的出现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多是以科举取士的官僚阶层,著书立说自成一派,相对于以宫廷画工和民间画家为主流的浙派和江夏派画家而言,他们缺乏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吴门画派特有的话语权和强势地位,因此以吴伟为代表的江夏画派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不为画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