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股新变化大市值公司越涨越高多数散户跑不 [复制链接]

1#

年,A股仅剩下3个交易日。虽然今年指数表现可圈可点,但市场正在悄悄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相比机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不少小散却是“只赚指数不赚钱”。

大市值公司比重提升

上交所网站显示,日前,上交所理事长*红元首次对外披露了年A股市场的新变化。

一是上市公司结构与成熟市场差距缩小。年11月底,沪市总市值在亿元以上的大型、超大型上市公司家,总市值亿元以下的小市值公司家,分别占公司数量的9.65%、61.96%。年,沪市公司中,大型、超大市值公司55家,小市值公司家,分别占公司总数的5.9%、76.8%。大型市值公司比重明显提升,这一数字同美股等境外成熟市场的差距正在缩小。

二是估值结构变化体现出资源配置效率正在改善。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30%以上的公司超过家,截至11月30日上述公司市盈率中位数(剔除负值)为41.78倍,市净率3.53倍,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科创板上,估值分化的态势更加突出,市场纠错的速度也相对更快。

注册制改革带来了上市企业供给的增加,供求关系导致壳资源不再具有原来的高价值,小市值权重进一步下降。年,小市值公司市值占比9.9%,较年的14.5%明显下降。一些差、弱、小公司的流动性收缩,流通市值排名后50%的公司,合计市值占比从年的接近30%回落到目前的不到6%,交易额占比则从33%回落到不到17%。

三是投资者结构更趋合理。目前,上交所股票市场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近20%,显著高于年的不到15%。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由年的24%下降到现在的20%。

四是交易结构变化揭示投资者更趋成熟。数据显示,沪市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由年的15%提高至目前的24%,个人交易占比由85%下降为75%。

散户只赚指数不赚钱

大市值公司股价节节攀升,“炒小、炒差”不是市场主流,股票不再齐涨齐跌,全年演绎“结构性牛市”……A股发生的这些微妙变化,让机构投资者迎来了“高光时刻”,却也打得不少小散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只,合计募集规模达到亿元,这也是中国基金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年新基金的成立规模超3万亿元,此前新基金募集年度规模最高纪录尚不足2万亿元。

新基金募集规模爆发,最核心的动力还是来自赚钱效应,今年公募基金整体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权益类基金(包括混合型、股票型、指数型;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分级基金,仅计算母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4.89%。反观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也达到了35%,公募基金已连续两年实现超高增长。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最高股票私募收益为.85%。有9.12%的股票私募今年以来的收益超过60%,其中有1.40%的股票私募收益在%以上,在30%-60%收益区间的股票私募占比31.64%,收益区间在10%-30%的股票私募占比达到42.09%,仅有17.15%的股票私募平均收益小于10%。

记者从南京几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今年多数散户的收益并未跑赢指数,极少数账户收益能超过50%,多数在10%-20%之间,还有一成账户亏损。

资深股民王先生直言,今年风格切换得特别快,基金抱团的股票涨得特别好,大多数股票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以前的普涨、轮涨,今年都是不存在的,反而以白酒为代表的高市值股票,涨了还能再涨,完全颠覆以往的投资认知。”

好公司45度斜率上升

记者注意到,在日前组织的一次交流会上,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表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和全世界资本市场已经连成一体,过去几年,外资总体而言持续流入,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的操作模式和感知。”

他直言,很多投资者担心部分企业被高估了,事实上当韩国等市场向全世界开放时,基金和投资人认为类似三星等这样的企业被高估,但最后外资一路买入一路上涨。目前全世界主要市场的好公司,基本是沿着45度斜率在上升、发展,波动性明显降低,与A股所展示的情况非常类似,这也说明现在A股市场港股化、美股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对此,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也表示,中国的权益市场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参与者的构成已经形成以机构为主导的价值投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权益市场长期投资机会的存在,而不是短期投机性的行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说,中国的居民资产已经形成配置权益资产的共识,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资产选择配置权益市场。短期看好什么行业对于机构来说没有意义,机构投资者更看好的是值得长期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具体来说主要是中国科技的崛起和消费的升级。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