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读闲品秦淮八艳之素心马湘兰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www.bdfzkyy.com/
秦淮八艳女性成长必读。相爱容易,相守不易,拿什么坚守爱情?畅销书作家王臣用清新唯美的文字揭秘秦淮八艳的传奇人生:她们,谋生,亦谋爱。细品秦淮八艳,八位女子性格迥异,却都才情过人。欲知她们的生前身后事,每周敬请期待数据影音之品读。金陵浮华,轻歌曼舞婉度春宵;人世多变,动荡起伏百转千回。正是那似水的柔情,拨开了少女紧锁的豆蔻年华;却像那逝去的光影,激荡才女久违的沉思梦呓。常言确凿,金陵不仅是帝王福地,更是佳丽诞生之土,尤以秦淮河两岸的十里风月著称。那佳人如云的盛世芳华,让人免不了念叨“温柔富贵乡”。追溯这金陵的莺啼之声,其风尘之狐媚却有来头,这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督办而成的风月场所。朱皇帝思忖,娼妓盛行即是太平盛世的写照,于是有了官妓体制。后因利益驱动,百贾群起共逐,娼妓文化最终由官营走向私有。由此,秦淮河女子,顿成浪人雅客的追逐对象。一时间,多少佳丽,名声在外;多少故事,引人怆然泪下。有情天,无情人,纷纷扰扰,剪不断,道不明,成就传奇,亦美亦沧桑。红颜命薄,才子佳人,幻化成一樽含蕴百味的酒盏,于醉时品其芬芳,于醒时感其苍茫。林林总总,别样年华。有一人因其高洁傲岸的情怀脱颖出众,她便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生于这繁荣、萧索、寂寞、躁动的嘉靖二十五年。马湘兰,本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金陵人士,祖籍湖南。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也常被人唤作“四娘”。都说马湘兰“姿首如常人”,不足够美。可,什么叫作美呢?陈圆圆当然美,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男权当道的历史书册里也要为她辟写一页。平常样貌的女子,若画得一手好画,又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填词赋诗,歌舞又俱佳,且淡静似兰花,不争不抢,循循如也。那么,谁人又敢说她不美呢!淡淡女子,马湘兰如斯。马湘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很难得。她要的从来也不是金银珠宝,她要的只是一个两情相悦、能娶她回家的男子。钱财乃身外之物的道理,没有人比马湘兰看得更清透了。周遭的人都知道她是不吝钱财、挥金如土的豪气女子。据说,当年马湘兰的一名侍女某日不小心打碎了她贵重的玉簪,侍女连忙下跪请罪,生怕被主子责罚。但马湘兰心宽,只说这玉碎之音悦耳,不曾想要责罚。是这样一个心善的女子,待人待事皆有一种宽宏跟大气。做人难,难的是心里有一杆秤,能评断人心是非。这烟花之地,最是难活。在世上,许不止一人能得她的身体。但只有一人,可以动得了她的心。他是王穉登。王穉登,字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等。祖籍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苏州),是吴中盛名在外的书法家,也是少年得意人。四岁敏慧,能与人作对,六岁能书擘窠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嘉靖末年,入太学,因写牡丹诗名扬京师。昔年,王穉登曾拜与名重一时唐伯虎齐名的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文征明去逝之后,王穉登振华后秀,主词翰(诗文与书法)之席三十余年。嘉、隆、万历年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有十数人,然声华显赫,王穉登为最。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王穉登一生著作等身。撰著诗文有二十一种,共四十五卷。包括有《王百谷集》《晋陵集》《金阊集》《弈史》《丹青志》《吴社编》《燕市集》《客越志》等。且后四种被收录进《明史·艺文志》,《弈史》被《四库存目》收录。王穉登又擅长戏剧,有戏剧《彩袍记》《全德记》留世。可见,王穉登当时才名鼎盛。如今,故宫博物院里甚至也藏有王穉登的书法代表作《行书录宋人语轴》。嘉靖末年,王穉登北上,做了大学士袁炜的宾客。后袁炜得罪了掌权的宰辅徐阶,王穉登受到牵连,仕途受阻。回到江南,放浪形骸。后组织“南屏社”,广交豪杰。也是在这个时候,王穉登来到金陵,结识了马湘兰。此时的马湘兰在秦淮河畔用积蓄盖了一“幽兰馆”,馆内曲径通幽,兰香阵阵。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寻芳不识马湘兰,访遍青楼也枉然。二人见面,颇为投缘,每日煮酒欢谈,携手赏兰。一日,王樨登向马湘兰求画,马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并在此《叶兰图》上题诗:“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此乃马湘兰表明心意的一首诗,向王樨登表达了自己虽然出身于烟花之地,但是品格却如同兰花一般高洁。王樨登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明白马湘兰诗画中的情义,可自己前途未卜,如何能给眼前的人以幸福?只好故作糊涂,装聋作哑,于是二人继续以朋友的身份互相陪伴。几年之后,怀才不遇的王樨登受到京都大学士赵志皋举荐,去京城帮朝廷修撰国史。他欣然前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打杂的,毫无前程而言,这让他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只好收拾行囊,铩羽而归。王樨登回江南后,不愿再面对一片痴情的马湘兰,索性把家搬到了姑苏,以绝与马湘兰相守终生的念头。可马湘兰却是一往情深……王樨登懂马湘兰,可又不懂马湘兰。其实,在马湘兰心中,无论王樨登是富还是穷,她都愿意与他长相厮守,无怨无悔。马湘兰等不到王樨登的花轿,她的心虽苦但无怨,她爱这个男人,她别无所求,只愿长伴他左右……此后,马湘兰每隔一段时日,总要到姑苏住上几天,与王稚登畅叙心曲。王樨登七十大寿那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位名叫马湘兰的风尘女子会亲自赶来苏州为他祝贺。马湘兰这次不仅带来了贵重的礼物,还花重金请来两个戏班通宵达旦地唱堂会。演出现场,马湘兰亲自登台朗诵祝寿诗:“举觞庆寿忆当年,无限深思岂待言。石上三生如有信,相期比翼共南天。”马湘兰返回金陵后没多久便大病而亡,这一年她57岁。王樨登得知死讯后,悲痛万分,连赋11首挽诗,写下:“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马湘兰与王樨登的一段情事,一见钟意,二见倾心,三见终身。没有肝肠寸断,没有生死缠绵,亦没有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有的是如水沉静、无波无澜的曾经跟过往。他给她一刹那,她还他一辈子。所谓“之死靡它”,读马湘兰的故事方能知悟。一生所爱,终其一生。哪怕只是做最了解你的朋友,只是远远地看着你,我也感到幸福。莎士比亚曾经讲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为所动。马湘兰的坚持感动了世人,也抚慰了我们不安躁动的心,让我们愿意去相信相爱的人可以终其一生只陪伴一人,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