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陵十三钗也许身在地面但仍能触摸天空 [复制链接]

1#

我们或许因为什么而沉沦,愿我们的心中始终盛满光明。

“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

玉墨,约翰,书娟的爸爸都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为了谋生用尽力量赚取金钱,为了谋生沾染了满身铜臭。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败类,赚死人钱的无赖,玷污自己身体的商女。活该被指责,被诅咒被钉上耻辱柱留下千载骂名。

然而,人…是向善的。

他们的沉沦,是因为有无法让其苏醒的怪物在狠狠得制约着他。

终有一天,当他放下一切,顿悟的时候或者有一个人影响,拯救他的时候,他能得到救赎。

就像一开始那群士兵到约翰,玉墨与秦淮河的女人们和最后书娟的父亲,看到那些摇摇欲坠的鲜艳的生命,他们做出了甚至是自己生命的牺牲。

01主线故事

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以一座天主教教堂为事件地点,主要讲述了一群女学生在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众人帮助下的逃生之路。

没有多么交织复杂的故事线也许对一个2h多的电影是一个缺点,但瑕不掩瑜。也正是因为单一的故事线,所以才为各个人物的转变做好了铺垫,才讲透了这个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秦淮河的女人,但串起整部剧的线索是女学生,第一叙述人更是学生之一的书娟。女学生们在这一路上不断地被拯救。

前前后后大概一共有七类人拯救过她们。

开始就带着她们逃脱的乔治,

被刺刀刺死也没有吭一声的同伴小珍,

牺牲了的一个队的士兵,

为他们引开日本兵的兵长,

放弃自己的逃生机会的约翰,

放弃自己生命的十三钗,

不愿再违背自己良心的“汉奸”

里面的人物都很鲜明当然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以玉墨为主的金陵十三钗。

02人物故事

1金陵十三钗

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十三钗并不是一开始出场的秦淮河十四个女人,应该是十二个女人加一个男生。

但在我的脑海里金陵十三钗并不是指的那十三个人,而就是那一众风情万种,走起路来曳曳生姿的秦淮河女人.。

她们是人们口中的淫荡妓女,她们是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历史中这些所谓的妓女们越来越卑微。谁还能记得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谁还能记得能弹弄风雅吟诗赋词的清倌人。

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一首首歌里,一个个夜晚,她们看不到自己。

“我的人生本来不该是这样的”

“我们家就缺个念书的人”

“替姐姐好好活”

“……”

“我们干脆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改一改这自古的骂名”

她们向善,也许她们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沦落红尘,在妓馆里夜夜笙歌,不知亡国。她们不是不知,甚至她们卑微的力量拯救一些人,向着光明的地方缓缓踱着步。

“小妹妹你下来,我替你去”

当那些日本兵邀请那些女学生去庆功会助兴时,她们这样说。

在那个宴会上,在某一刻,不知道她们是否遇见了光明。

2男人们:军人及乔治,约翰,翻译官

他们三个代表了三种人,

一种是崇尚正义思无邪的人,

一种是深陷泥淖仍奋力求生的人,

一种是不慎将世界涂黑,最后点燃自己的人。

他们的白越纯净,黑越冗长。

军人从一开始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好人,惩奸除恶,保家卫国。

从一开始就保护着那群女学生,帮她们逃进教堂,帮她们引诱敌人。

电影开场不久,他就不惜自己的生命,拯救这些女学生,不幸落入虎口,失了性命。

神父一开始他只是来这里讹诈一笔钱,畏畏缩缩,唯利是图,只关心能不能多赚一点钱,看到女学生们被困在这里近乎无动于衷,又想尽尽鱼水之欢。

但是当他看到日本人对学生穷追不舍时。他的光亮迸发了,他挺身而出。

他答应为孩子们修卡车,他答应不会走。

他也为学生们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

他不惧日本人的枪弹,战胜了人性中的懦弱和胆怯,完成了自己向善的转变。

翻译出场时间较晚,他是我们最痛恨的汉奸,帮着日本人一步步把中国摧残,亲手为已经虚弱的中国戴上锁链。

他答应了要把你自己的女儿逃出城,却又因为人太多而把自己的女儿也丢在了。

只是后来他也渐渐的亮出了自己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寻找工具和通行证,最终的质变还是他牺牲了自己把那群学生送出了城。

神父对他的女儿说“你要记住,你的爸爸是个好人,如果不是他,我们今天都出不去。”

这三个人的好没有高低(虽然他们的罪恶还要另论)。但这也正向我们证实,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把善的思想遗忘

他们身在地面,他们能触摸到天空

03镜头一览

在前期借用刘书娟之眼,有大量的类似偷窥类的镜头,为前期的秦淮河女人又添加了一丝神秘。

这部电影一共有两次大的战争场面,还有描写秦淮河女人在的酒窖里面的市井之气,这一大一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部中最令人惊艳的就是大量慢镜头的使用

多了一层梦幻,与不真实,却也是,这哪是人间,可是炼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