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振林生活散文听取蛙声一片刊于金陵 [复制链接]

1#
木木文字

 

 

 听取蛙声一片


   陈振林

半夜醒来,在一片蛙声里。

迷糊中的我,回到了乡下的童年岁月。夏夜里,月色皎洁,清风徐徐,搬出竹床,拎出几条长凳,一家人或者还有左邻右舍的几个人围坐着,这时候要是没有一片蛙声,那就最是单调了。“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在那一阵一阵如交响乐的蛙声里,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说着老人的身体状况,说着田里的收成,说着孩子的学习和未来。脚下有穿来穿去的黑狗,身边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在和那些青蛙们应和着。在奶奶轻轻摇着的蒲扇边,小孩子们慢慢地进入梦香。

这似乎是遥远而可亲的记忆了。

但是,就在这小区里,这座城里的小区里,居然会听到蛙声。这片小区我是经常走的,一栋楼房连着一栋楼房,没有水塘,就是一个小水洼也没有看见呢。这些青蛙们,会是住在哪儿?青蛙是两栖者,它是能够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的。如果没有了水,它们应该是难以生活的。或许有几片草地吧,也是能够勉强让它们栖身的。这些青蛙们,它们会不会是从我的家乡过来?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一马平川,立在田野里向四周看,能真实感受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辽远。大大的平原里看不见一座山,多的是一湾又一湾的水。长江从我们的县城穿过,池塘就在我们的村子边。大片大片的田野里,一年四季长着庄稼,春夏时候青绿逼眼,秋冬时节一片金*。在那一片一片的青绿庄稼地里,跳跃着无数只青绿的蛙们。它们在寻觅着自己的生活,捕食着庄稼苗上的一只只害虫。

不懂事的我,曾经和小伙伴一起捕捉过青蛙。捕捉的手法也算简单。翻开几片砖瓦,寻几条蚯蚓,用长长的细索子将一条蚯蚓捆成小团状,然后将细索子的另一端系在竹竿上;拿了竹竿,在庄稼地里不停地上下抖动,那青蛙以为是小虫在跳动,就用力跳跃起来,紧紧咬住那团状的蚯蚓,这时候你只要轻轻一拉,青蛙就跟着一道出来了,你就可以将它捉住放进袋子里了。也就是那一次捕捉青蛙之后拿回家时,我遭到了父亲的严厉呵斥。从此,我不再捕捉青蛙,我也阻止着我的小伙伴们去做这事儿。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动物世界里,青蛙是勤劳、朴实而不虚伪的成员了。

“*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下雨,青蛙就多了起来。“草深无处不鸣蛙”,在庄稼里,在池塘边,在树林里,随处可以听见青蛙的叫声。“蛙声经雨壮”,雨后的蛙声更为响亮。你要是有心,就静静地听一听。它们像我们一样,你一言我一语,有些杂乱,却各自亮出最动听的声音,呱,呱呱,呱呱呱。杂乱之后,会沉寂了下来,正如一段音乐中的留白。但就在这沉寂之后,蛙声会轰然再起,“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一池草色万蛙鸣”,那就像在演奏着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地是舞台,雨天作幕,这些大自然的乐手,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歌喉。立在最高处的那只,应该就是它们乐队的指挥了。

然而,我多年没能听到家乡青蛙的交响乐了。每年春节前后回到家乡,听到的是风雪声,是没有蛙声的。偶尔春夏时回去看父母,晚上睡在自家的老屋里,听到的也不过是零星的青蛙叫声,呱,呱,呱。这反倒让人听出了几分寂寞。

如今的我,住在南方这座城里,常常想起我的家乡,想起家乡的蛙声。已是春末,不由想起宋朝诗人吴涛的诗句:“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想来,家乡的青蛙们应该能经受住东风之寒,已经奏响它们美妙的交响乐了。


  那一声声蛙鸣,告诉着我们每次回家的路。今晚,但愿我能枕着蛙声入眠。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