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散南国文学鱼市口的水银灯朱文虎 [复制链接]

1#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

魏来安

编辑

妙妙

图片

网络

鱼市口的水银灯

作者

朱文虎

在老家苏北益林小镇上,过去,有一个繁华热闹的鱼市口位于老街中心。鱼市口处,有一个高高水泥柱线杆伫立其中,上端吊着一盏带扑子的水银灯,它像路口高悬的一个摄像探头,记录着鱼市口繁华的岁月。夜幕降临时,这盏水银灯洒下柔和的白炽灯光,把小街夜色照的犹如白昼。老家鱼市口呈十字路形,地面是小方砖立面铺设而成。东边是东街,西处是西街,南临海陵河,北倚三层大楼商场,地理位置优越。虽这个市口地域不大,但集市活跃,商贾云集,能满足于小街居住人家日常生活购物之需,给鱼市口街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那时的鱼市口,不仅仅是卖鱼,还汇聚小镇生意人和邻近乡村的人在此摆摊设点。周边乡农很早便从几里外的家里,挑着菜担子,挎着装满鸡蛋篮子,手提鸡鸭鹅及农副产品赶往这里市口叫卖。这里每天摆满各种时令蔬菜、季节水果、莲藕、茨菇、蒲荠、鱼摊、豆制品、猪肉、牛肉、羊肉、等五花八门的综合性摊位。市口像偌大的露天农贸市场,摊摊相邻,一个挨一个,把街道口塞的严严实实。行人走路受阻,自行车拖着而过,幸好那时没有自动车辆行驶,否则根本无法通行。从清晨到傍晚,集市繁荣,人流如潮,人声鼎沸,人气兴旺,生意人的吆喝声和人们的嘈杂声混合一起,不断回荡在小街上空,几乎小街整日都处于繁华热闹的状态。特别是小街逢集,人流众多,人头攒动,黑暗暗一片,把原本不宽的街道路口堵的水泄不通。以小街鱼市口为中心,东西街店铺摊位与鱼市口形成“一市双翼”格局,拉动集市繁荣。东街有商场、拿牙、修钢笔、买铜勺铜铲、修锁配钥匙、刻章、修钟表、鞋匠铺、敲白铁、配计量称、新华书店、照相馆、熟食店、饭店、酱油店、茶炉、疏菜商店等摊位商店,处处展现东街的繁荣景象。西街有百货店、杂货店、糖烟酒小店、卖草麻绳、草鞋的、开花圈寿衣店、饭店、茶炉、手工扎铁丝篮笼的、馓子店、铁匠铺、烧饼店等店铺,呈现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特色经营店铺画面。记得在小街老大楼商场门前,我常年看到一个残疾人鞋匠在此摆摊。这位鞋匠师傅姓田,不但是哑巴,而且双腿残疾,但他手艺堪称一绝,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上鞋针线快,质量好,人们都喜欢到他摊点上做。不论男女单鞋、棉鞋,还是老人鞋、童鞋,只要是棉布鞋都做。在做活中,他两腿膝盖将鞋子紧紧夹住,手拿把弯锥,嘴里含住针线,一锥扎向鞋帮,双针对穿,头直摇,嘴里还叽里咕噜的哼着声音,显得一脸辅助用劲的神情。田师傅就是这种先天性毛病。待针线将鞋全部上好后,鞋子放于铁鼎工具上,用小铁锤在鞋上连敲几下,这样一双鞋子就做好了。一天下来,他飞针走线,手工上鞋不知多少双。他在这里也不知坚守了多少个风雨春秋。夏日的鱼市口,卖瓜果、凉粉、棒冰等摊点汇集这里,给小街人们带来了夏日清凉。特别是暑伏天中午心,天气格外炎热,卖西瓜摊前生意火爆,有西瓜放在平板车上卖的,有散摊在地上卖的,也有支撑大阳伞,破开西瓜片放在桌面上卖的。他们站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边扇西瓜上飞盯的苍蝇,边扇风清凉身体,嘴里还不停的吆喝着,鲜甜的西瓜,红瓤黑子,包熟包开,快来买啊!一阵阵吆喝声,引来购买的人群。有的人买了西瓜抱回家,也有些人买了西瓜片坐在摊位边板凳上吃。那时侯,我常看到有的人家孩子,站在吃西瓜大人面前,眼盯着西瓜看,目的是盼望大人们不要把西瓜瓤吃光,跟他们要剩下的西瓜瓤,接过来自己吃,吃的津津有味,瓜甜解馋解暑。有的少女手提着竹篮子走上街头,看到哪处有吃西瓜的人,便走过去,用竹篮子在下边等着他们从嘴里吐出的西瓜子,每次要等好多人吃西瓜吐出来的种子,一点点积累,积少成多。回家后,用水将瓜子冲洗干净,在太阳底下晒干,储存那里,待以后炒来吃。有时,我还看到周边乡村的孩子,手提着篮子、身背着篓子,到小街上捡西瓜皮回去给猪吃的镜头。白天喧闹的鱼市口,进入傍晚时分,看起来有点平静样子,人流少了些,但这时一些摆羊肉摊、卖卤菜的、卖花生、葵花子的生意人,又陆续走进了街头叫卖。天上了黑影,鱼市口处的水银灯开始亮了起来,洒下一片光亮。只见人们走向小街,买些卤菜或羊肉回家。冷羊肉是本土人喜爱吃的一道凉拌菜,将肉块状吃成薄片,倒上酱油醋,放点红辣椒和香菜,综合调和一起,再买些花生米,饮上一杯小酒,便是一顿美味可口的晚餐下酒菜。这里的夜晚,在生意人眼中,是做夜晚生意的好地方。在水银灯下,我常看到一中年妇女,双腿残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她留着剪发头,发上别有一个漂亮的发夹,灯光一照,闪亮亮的。她每天晚上,提着一篮子花生,身带一杆等盘称,风雨无阻的来到这里叫卖。她的花生整齐度好,外壳淡*而不糊,仁白脆香,新老客户都喜欢到她摊上称上一二两花生。她称花生动作麻利,手抓花生朝等盘上一放,基本上与称的计量没有多大悬差。在称给买花生的人时,她总边称边笑边说,二两高高的。时间久了,她的这句生意口语,成为当时小街上的一句流行广告语,只要提到她,人们就会说“二两高高的”。有时候,她在此处卖了一段时间后,看饭点逐渐过了,买的人少了,便转向到小街几家饭店里流动去卖。有的老客户喝酒见到她来时,主动对她说,买二两花生。那时,对于她作为一个残疾妇女,肯吃苦,勤跑腿,还有经商头脑,挣点辛苦钱,维计生活,也是件不易的事情!晚间,轻风拂动,弯月挂空,小街店铺及住家亮起了灯火。这时鱼市口地段,有一些中年贩烟女带着香烟在水银灯下兜售香烟。那时,处在计划经济时期,香烟都是由国营和集体单位经营,绝对不允许个人经营和私下搞投机倒把活动行为。白天市管会查的很严,一些贩烟女不敢明白张胆公开兜售,都靠夜晚出来悄悄活动。她们将香烟盒装在口袋里,或藏在胸怀里,见到行人,便上前兜售说,要香烟吗?我这里有好多种牌子香烟,随便你选。有的抽烟人花钱买了一二包香烟,也有点年轻人买市场上买不到的牌子香烟。有一次,我正好路过此地,看到市管人员突然夜袭,这些贩烟女,见市管人员刚一露面,吓坏了几个流动贩烟女飞奔逃跑。其中,一贩烟女来不及逃脱,连忙将手里烟盒向胸部里塞,她侥幸的认为,只要烟塞到衣裳胸怀里,市管人员不好查。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塞在胸部的好几盒好烟,被市管人员看到,强令叫她将衣裳解开,并严肃地说,快快把烟掏出来,如不拿出,我们将按规定加重处罚。这位贩烟女被逼无奈,只好乖乖的掏出香烟。市管人员看她认识态度较好,仅没收了她的香烟,并警告她,以后不准再贩卖香烟了,下不为例。这位贩烟女见香烟被没收了,坐在地上哭天喊地了许久,几乎哭嘶了嗓子,哭的路人同情。在那个年头,私下做这些买卖交易,整天冒着风险,提心吊胆,打游击战,实属不易!也反映那个岁月烟贩女们生活片段的真实写照。鱼市口南边有座向阳桥,过桥不远处,便是农村界地。初秋时节,大片的农田长满水稻,有大批蚂蚱和土狗子虫见到光亮,纷纷从田间飞到鱼市口水银灯下。那时,小街上有不少人家自家养鸡鸭,天一晚,鱼市口水银灯就亮了,很多人家小孩子带着玻璃瓶子,来到水银灯下捕捉这些虫子。蚂蚱和土狗子虫飞落满地,孩子们一个个抢着捕捉。我也在其中,不停的捉这些虫子。抓一个便往瓶子里装,趣味很浓。不一会就捉了满满一瓶子,带回家去喂鸡鸭。鸡鸭们像吃肉似的,美美饱餐一顿。这些虫子是家禽营养丰富的肉食,爱不释嘴。晚上在水银灯下捉虫子,是我那时一段快乐时光,至今印象深刻。老家的鱼市口,过去,东西北地面都是小方砖立面铺设,南向阳桥头向北一段下坡路地方是泥土路,逢雨雪天,人们行走路滑,在这里有不少人跌过跤。在那难忘的年月,鱼市口的水银灯,不但照亮小街繁华的夜色,也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如今的老家鱼市口,经过几十年风雨岁月变迁,街道地面早已变成了水泥路,水银灯被夜晚的霓虹灯所代替。鱼市口已成为人们记忆中代名词,但这盏水银灯仿佛还在我记忆里一直亮着......

审核点评

通过作者文字叙述,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生活环境和社会制度。一盏水银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易,也给孩子们带来生活乐趣,也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水银灯被夜晚的霓虹灯所代替”,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同意刊用!

审核人:魏来安

作者简介

朱文虎,江苏阜宁人,八十年代初期,在*营里酷爱写作,曾在《前卫报》发表过许多作品。从此,他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勤奋笔耕,挑灯夜战,在全国省市县十多家报刋杂志电台发表各类新闻题材作品多篇。进入九十年代,他涉足散文事业,潜心钻研,对文学执着追求,写出一大批优秀散文作品,发表于《江苏工人报》《粮油市场报》《江苏粮食研究》《现代快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金陵晚报》《盐城工运》等报刊杂志及多家网络媒体上。该散文特点,以景抒情,以情抒怀,文笔流畅,词语华美,像山涧清润的小溪,流淌出人生哲理,在报刊多次征文中获奖。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南国散文》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