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兮排版:柳兮
写作教程
怎样才能写出可以出版的文字
事故整套购买更优惠,详情加
“言多必失”,生活中的销售冠*,从来都不是话多的人。说话越多,暴露越多,越让人产生怀疑和不适,不仅达不到预期,还适得其反。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止语是一种修行,亦是一种智慧。简简单单生活,干干净净做人。
修好口德,不说闲语
俗话说:“无言是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着。”意见不合时,与之争辩,心便不再平静。一颗不平的心,一定会带来言语伤害。争辩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人若想修行,一定要远离粗言,懂得及时止语。
佛教有身、口、意三业,其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
正如那句话所说:“甜言蜜语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好话,让两人关系更亲近。一句坏话,反目成仇。
修好口德,就是修好身上的风水。口德,决定了一个人的运势。一个人的嘴越善,她的命越好。一个人的嘴越硬,她的命就越惨。
佛家云“所有人出生,口中皆含斧。”意思是嘴是利器,说话太刻薄会伤人。
开口畅谈时很舒服,事后各种烦恼找上门。不停造口业的人,心中不会平静,也不会有好人缘,生活也不会太幸福。
每个人都有瑕疵,我们要心怀慈悲,宽容待人。如此,方是生活的上策。
不管闲事,不说闲话。宁可沉默不语被当作木讷,也不过多展示自己,开口成傻瓜。
圣人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一个人的聪明体现在做事上,不在话多少。沉默之人也许不是智者,但话多之人一定不太聪明。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任何事情总会盛极而衰。人也是如此。说话适可而止,过多展示自己反而让人不适。
吉人寡语,心平气和
“吉人寡语,贵人言慢,水平流缓,心平不语。”吉祥的人话少,高贵的人言慢,河水平静则流淌缓慢,人心平静则不言不语。
反之,话多则心躁,思想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无法定心,更不能进行深度思考和复盘,于效率于提升都无益。
止语,不仅仅指少说话,不说不该说的话,还指心无杂念,澄澈安定。
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顺其自然,以沉默的态度静观一切。
做到不动声色,才是真正的止语修行,才能获得宁静的幸福。
只有心静,才能清晰地感知心声。只有心清,才能反观己过。那些不甘心以及汲汲的追逐,其实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与其争辩纠缠,不如停下来静赏花开,坐看云起。
止语,修的是一种觉悟。学会释然,学会放空自己,心中干净无尘,才能充满无限能量。
佛家有个修行叫“闭口禅”,在寺院,师父总会对刚出家的弟子说,要少说话,修好这颗心。其实,他在告诉弟子要学会止语。每天睡前反省,今天说了哪些话,哪些话该说,哪些话说错,都一一反思,做到心中有数,谨言慎行。
曾国藩在家训中曾说“戒多言”。每个人也许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但谨言慎行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还能少惹是非,福气满满。
保持中正,不搅乱别人的宁静。少说不错,多说多错。有些事,看破不说破,给别人留一份颜面,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心愈清净,愈有智慧
《道德经》中写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人不贵在牙坚嘴硬,而贵在耳聪目明。”
止语不是不说话,而是该说的慢慢说,不该说的一句不说。不浮夸,不狂傲,学会适可而止,退后一步。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反而有一种谦虚大度的气质。
有时候,沉默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表达那么多,只需要静静聆听就好。
止语,是一种修养,止心,就是放过自己。
让生活清清简一些,不去招惹八卦和是非,不用着急表态,更不必附和。万千风云,过眼云烟。
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应该保留一处安静的居所。与其违心赔笑,不如撤回去做自己。没有喧嚣,无人打扰,悄悄优秀,默默坚强。
日子需要寻常烟火,但也要清静的美好。随缘度日,没有浮躁,在平淡的生活中品位生命。
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我还是喜欢:三五熟知人的热闹,一或两人的安静,以及一个人的孤独。
安静时,灵*踏实且自由。生活有方向,心中有蓝天。静是休息,亦能生慧。远离喧嚣,让紧绷的弦松驰下来,让思维清晰。梳理过往,逐一减少欲望,学会归零。
作者:柳兮
中原女子,现居昆山。期刊作者。苏州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阳光暖暖,流年珊珊》,第二本书《愿你所得,皆为所期》即将出版。
文章多篇发表在《中国审计报》《自学考试报》《劳动午报》《现代家庭报》《知识窗》《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人民代表报》等多家。文章曾被《读者·校园版》等纸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