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石涛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你真明白他的
TUhjnbcbe - 2023/10/27 18:09:00

夏绍毅

:石涛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主要得力于他的深邃的绘画理念,他所倡导“笔墨当随时代”,往往被许多当代画家所误解,根本不明白石涛的良苦用心。本文以此问题展开探讨,旨在真正弄明白石涛的绘画理念,能有效地指导山水画创作,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笔法;时代;

石涛《金陵怀古册》

一、石涛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石涛为何要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言论?如果你深入了解当时画坛的动向,你就很好理解了。石涛生活的年代是清朝末年,满清高压血腥的*治统治,使得许多文人画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变得小心翼翼。占据画坛统治地位的是“四王”的摹古画派,四王的山水画越来越程式化,笔墨僵硬死板,毫无生机活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真正的有识之士,内心是极其压抑和愤慨的,于是一些需求变革创新的山水画创作就出现了,诸如清“四僧”,石涛就是“四僧”之一,也是变革最彻底,成就最高的一位山水画家。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犹如一声惊天霹雷,划破沉睡已久的画坛,让人震耳欲聋,眼前一亮,为当时沉寂的山水画坛注入一剂新鲜的血液,让人看到了山水画的未来发展方向,回归山水画“写心畅神”的终极指向。

大家好好读读石涛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原文,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字面意思所误导。石涛在一幅画的画跋中的题到:“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澹,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盛唐之句,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丽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藉王粲辈,倪、*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这段话比较长,要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别急。石涛恰恰是反对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的。需要注意的是画跋的前两句:“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意思是说,画家的笔墨如果跟随时代风气变化而变化,就犹如诗文风气一样不断转变一样。

他接着举例诗文是如何转变的,他说:“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石涛认为,如果笔墨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变,那么就会与诗文一样,常常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后面就如煮白开水一样,毫无味道了。不难发现,石涛这里的“笔墨当随着时代”中的“当”字千万不要作“应当”来理解解,而是要当作“如果”来解读,否则与他后面说的一系列诗文比喻不一致。

通过以上的分析探讨,我们能明显感受得到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良苦用心。那就是真正有作为的画家,一定不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而是“引领时代”的,具有有嘎独创、开一代风气的勇气和魄力。

石涛《金陵怀古册》

二、现代山水画明显走入了“时代误区”,与石涛倡导“笔墨当随时代”背道而驰。

现代山水画的发展现状,想必大家是有所了解的。那就是铺天盖地的“展览山水”、“照片山水”,是典型的假大空,根本经不起细看推敲,让人看过即厌,毫无味道,这就是“笔墨当随时代”产生的后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代许多美院画家,一味的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法和理论,他们把素描作为山水画的基本功,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通诗词,不精书法,导致笔墨功底非常浅薄。他们所画东西的大部分都是刻意制作出来的,通过现代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定好位置,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涂描,最后完成一副所谓的“山水画”,与真正的山水画“写心畅神”的宗旨背道而驰,完全是误解了石涛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的真正用心。

石涛《金陵怀古册》

三、结语。

总而言之,石涛倡导“笔墨当随时代”,其真正的意图,是让画家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创作出能引领时代的山水画作品。而不跟随时代的风气,一味的盲目练习和创作,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要超越时代、引领时代。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涛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你真明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