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苏省属高校投档线(最真实)
距离高考录取已经过去许久了,江苏的投档线也早就已经出来了。但是鉴于今年是江苏省第一次专业组形式招生,比较复杂,就存在很多心怀不轨的人用不同的专业组比较,以此来得出哪个学校比另一个学校更强的错误结论。李代桃僵拿优势专业组对比人家最差的专业组,更有甚者居然拿中外合作或联合培养的分数当成院校最低投档线。为了防止各位朋友被误导,得出错误结论。这里特地以江苏理科最多专业招生的专业组投档线说事,摒弃了没有参考价值的中外合作和联合培养。这样可信度更高,更能直观的反应一个学校的生源情况。
年江苏省属高校投档线由于填报志愿规则的变化,以及没有了选修的干扰,江苏不少高校相对于去年而言生源都有了很大波动。
按照最多专业组招生的直观数据分析来看,省属高校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步明显,其投档线已经达到三万名。南京工业大学虽然错失双一流,但生源质量依然还是可以的。冠以省名的江苏大学生源相比去年变化不大,但是在十几个外省江苏大学生源却都出现很严重的断档情况,这是否是因为江苏大学今年对本省学子减招造成的呢?南林淮安校区的最低分也已经达到,相比之前几年一直在一本线不上不下的成绩这个进步可以说非常明显。说明江苏考生正在逐渐回归理性,不再以地域为首要考虑条件。像南林(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牌子,两年淮安两年南京,投档性价比真的非常高了。
在师范大热的情况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及南京晓庄学院可以说是最大赢家,进步斐然。这两家师范学院即使是里面的非师范专业,投档线也已经高达+了,而去年,它们的非师范专业甚至都没过一本线。虽然本轮申博失败,江苏师范大学也一如既往地吃着师范的红利,生源还是非常可观的。此外,经过多年的竞争,今年苏州科技大学终于凭借地域优势快速发展在生源上击败了硕博点齐全的老牌本科江苏科技大学,这两大科技大学的生源战持续许久,从一开始苏科不及江科,到两校差不多,再到现在苏科反超江科,其角逐一度非常激烈,现在终于可以落下帷幕了。
江科大常大南工程在吃尽工科的夕阳红利后,现在终于开始衰落了。三校今年投档线均跌至七万名。南京工程学院的南京“学院”派老大的地位也不保,生源方面今年首次被南京晓庄正式超越。江科大今年也败给了苏科大。曾经和晓庄不相上下的金陵科技学院则停滞不前,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淮师盐师或许是因为地域的原因,尽管这几年师范大热,招生上却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相比之下,升本时间较晚的泰州学院,往年选修并不占优,但今年也能凭借着泰州中等的地域以及其强势的师范专业,在生源上和这些老二本较量一下。
最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学院和苏州城市学院这两刚刚转设公办的黑马,在无锡苏州这两大强势地级市加成下,两学院刚转公第一次招生就击败苏北众多老牌本科学院,淮阴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这几个苏北老牌二本在这两苏南新兴本科的冲击下生源相比去年均受到了不同层次的下降。徐州大学,盐城大学,淮安大学宣传都已提上日程,但吸引力依然无法和苏南地区相比。拥有近二十个硕士点实力强劲的江苏海洋大学也是艰难应对了这两转公学院的冲击,以的投档线和无锡学院打平,看来这两新兴学院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而去年转公的宿迁学院,并在江苏旧高考规则下靠这双C的选修好好抢了一波高分生源。但今年在没有选修的情况下,宿迁学院可就没这么好运了,被打回原形,成为江苏省属公办学院里投档线最低的学校。不过这也正常,去年高分双C老生省内只有宿迁学院一个公办学院可以选择,所以宿迁学院分数就高了,而今年没有选修的制约,高分考生都有更好的选择,地域不占优又刚刚转公的宿迁学院生源垫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综上,江苏省属高校的投档线情况是师范大热,连带着师范学院里的非师范专业也跟着水涨船高。相同档次的学校地域好的投档线也更高。这些数据证明江苏省属高校里好大学还是挺多的,江苏学子也不太愿意出省而更原意留在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