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白诗仙传伤心欲绝,与诗为仙
TUhjnbcbe - 2024/5/17 17:44: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被斥去朝这件事对李白的打击实在过重,即使那道箓上的咒符也不能将其压制半分。整坛的烈酒,成罐的丹药,李白日日如此,终于拖垮了身体,大病一场,便是半年之久。直到天宝五年()的秋后,李白的病才好了一些。李白还想出游,他心中最留恋的,其实是名山盛景——那种环境带来的感觉能洗涤自己内心的愁绪。很久以前,贺知章就给他介绍过越中的山水。想起贺知章讲到过的天台山和天姥山,又想起谢灵运的诗句:“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李白越发向往。一日,李白梦见自己飞过了镜湖,飞过了天姥山,月光下的景观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纱,朦胧而美丽。重峦叠嶂,峰峦高耸入云,与天际比高,连成一片的田地没有尽头。李白正在寻找上山的路,准备拾级而上,却被身后的异光吸引,转头看去,就见到了海上日出的奇观,侧耳,便听到了天鸡报晓的鸣叫。幽岩绝壁,奇花异草,却都不是人间所有的。李白正心神凝旷之时,天色渐暗。因为大雾迷蒙,他也不知是到了日落时分还是倾盆大雨将至。他本想找处地方歇会,却忽听得野兽的叫声——好像是龙的吟啸,又像是熊的吼叫。山欲振,雨欲下,天崩地陷之时,李白忙找地方躲避。误打误撞中,他找到了一处在崩陷之处的一座洞府,却深不见底。那半空中好像是蓬莱仙道,日月同辉。忽地,只见一群仙人穿着霓虹衣裳,坐在鸾凤彩车上飞驰而过,苍龙在前引路,白虎在旁作卫。熙熙攘攘中,李白来不及躲闪,被挤下云彩,却从梦中猛然惊醒。这个梦境像极了李白刚进入长安的景象:那高松的天姥山,不就是长安?那一夜的飞度,扶摇直上,不就是当年奉诏入京?那山中莫测的云雨,不就是君心难测?那山中的仙人,又何尝不是长安中的达官显贵?那神仙洞府,难道不是皇宫内院?那一跤跌下云端,不就是赐金还山?原来,三年的待诏翰林生活,本就是黄粱一梦啊!既然是黄粱一梦,而自己由何必这样介怀——原本荣华就是过眼云烟,又何苦留恋于它?自己何苦去低眉顺眼地奉权贵胄?远不如做一介布衣自在快活!别了,心中的长安城——于是,李白写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动魄,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南下越中前夕,东鲁的友人们都在李白的践行宴席上请李白赋诗留念。后来,李白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留了下来,并将诗题下加了“留别”二字。天寒地冻之际,李白又踏上了远游之途。到了雎阳,此时的梁园清冷,雪厚三尺。在这里,他遇到了故人岑勋,不免想起十年前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相聚的情景,却不想,再见却是这等凄惨的光景。于是,在《鸣皋歌送岑征君》里,李白发了一通牢骚。李白到了扬州,已经是初春时节。虽然正值阳春三月,故地重游,他却不念又一丝伤感。举目,这山河却有异,不是当年光景:“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又落魄公子,悉皆济之。”那时候,唐王在李白心目中是何等高大的形象,而心中设想的人生道路又是何等宽阔平坦,谁知,现实却并非如此。在《留别广陵诸公》中,李白写别了这十年的经历。到了金陵,李白在此度过了春天。金陵也是他三十年前游历过的旧地,当时写的诗篇是何等欢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可现在,他却早已没了那些欢快的心情。登山临水,写景写情,李白感慨着国家兴亡:“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便是《登金陵凤凰台》。到丹阳时,正是炎炎夏日,李白看见河边的纤夫在烈日下拖着載满巨石的船匐匍前进,沿途唱着《丁都护歌》。他们的嗓子都已干渴,音调也平添了更多悲哀。李白看在眼中,心中酸楚难耐,于是,便写成了一首《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他还记得初游三峡之时,也曾见过纤夫拉纤,但那时候却没有现在这般伤感,纤夫们的“心摧泪如雨”,引得自己也“掩泪悲千古”了。到了吴郡,李白重游了吴王夫差的姑苏台,便有了《苏台览古》;他来到越王勾践的故宫,又写成了《越中览古》。这些诗篇都在不知不觉中,从过去的张狂,变为现在的萧索与荒凉。到了会稽郡,李白才知晓贺知章早在前年就已驾鹤仙游。对着贺知章故居前的荷塘,他想起在长安的那三年,贺知章待自己犹如家人般亲切温暖,三年间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他又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李白终于来到了天台山。山脚下国清寺,周围的万松径,在树林里看不到天日,这些都让李白惊讶不少,更被说那石桥横挂两边的飞川瀑布了。传说中可以洗涤一切烦忧的灵溪,好像真的荡涤了灵魂。这样高耸入云的山,踏上去,难保不会飞升成仙,这里不是仙界,又会是哪里呢?李白远远地眺望着东海,只见波涛汹涌,像是互不服气的仙童在厮打,后又归于平静,祥云袅袅,恍惚间,就似蓬莱仙岛。就在这绝壁之上,李白却感受到了远离人寰的悲伤与哀愁。胡地,他想起始皇、汉帝派人入海求仙的事情,那样劳民伤财,耗时数十年之久,而真正的仙境又在何方呢?骊山下的始皇和咸阳原上的武帝陵不都让人盗了去?如有灵魂真的能不灭,那他们为何连自己的墓穴都保不住呢?更何况,如若一边做着伤天害理之事,一边又想着成仙成佛,这是多么不切实际!通过借古讽今,一边《登高丘而望远海》就这样应情而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白诗仙传伤心欲绝,与诗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