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倪妮的宸汐缘不惊艳别忘了初见时的美好
TUhjnbcbe - 2024/5/20 23:53:00

倪妮的新剧《宸汐缘》似乎水花不大,古装造型没让人惊艳,可是我还是忘不了初见于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时,在好故事衬托下,她散发着的无限魅力。

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故事一大抄。不是说谁抄谁,而是说天下故事都很像,就看你讲得怎么样。电影《金陵十三钗》(简称《十三钗》)的电影题材是已经有被多种文艺作品演绎过的:南京题材。

影片的开头就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守城的中国军人在日本兵的围剿下诛死搏斗。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不是两军交战,大部分被屠杀的都是平民或者放下武器的人。可是战场是最直观的惨烈,当“书娟”的画外音里说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命去拼时,画面出现一排士兵组成一个队连环被射杀,只为让炸药尽可能靠近敌人。

这个画面是一个慢镜头,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时伴随着却是舒缓的音乐响起,这也许就是典型的“声画对立”,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下感受的却是惨烈本质,本该快节奏的战场忽然慢下来的效果反能加快观众的心跳。

直观的惨烈过后,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女学生、洋人、教堂,当然还有粉墨登场的风尘女子陆续拉动故事情节发展。教堂不是战场,但是在这发生的故事可以直逼人的心灵。

也许《十三钗》概括起来也就是商女与亡国恨的故事。中国历来不缺这样的故事,北洋军阀时期有“小凤仙”,就算前几年先行拍摄南京题材电影的《南京!南京》最出彩的也是那个愿意为拯救别人在人群中第一个举手的妓女,甚至外国的文艺作品如《羊脂球》也把人性光辉照耀在这些所谓的风尘女子身上。而“金陵十三钗”的人性又是如何被塑造得闪闪发光呢?

不会忘记,我们的大导演张艺谋是一个用色彩的高手,从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起就一如既往。电影中最后一个定格画面是——彩色的玻璃被子弹打碎,用“书娟”的眼睛看下去,通过色彩斑斓的光线看到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走进教堂……真美!

这个画面是对影片开头不久这群风尘女子硬闯教堂后集体出现的呼应。故事还没全面展开时,我们看到这一群女子走进教堂的美是由艳丽旗袍和浓妆艳抹拼凑成的,这是让外国洋人起哄的美,是眼前一亮却无其他内容。最后这个画面和开头类似,但是我们和女学生书娟一样再看她们走进教堂的情境时已经百感交织了,美在心头,口难开,她们的光彩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风采,所以定格住画面也是定格了观众的心。

影片的高潮是“十三钗”代替女学生赴日本人的宴,也就是替女学生牺牲自己。这是“十三钗”人性美的最终体现。女孩和女人有什么区别?至少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女学生以书娟为例,她的纯洁刚强是看得到的,“十三钗”以倪妮扮演的玉墨为例,看得到的是她风情万种的妓女形象,但谁能说她不比书娟纯洁刚强?玉墨没有义务要为书娟牺牲自己,风尘女子的生命与贞洁和女孩一样珍贵。所以当“十三钗”代替十三个女学生“赴宴”时,不要以“妓女的这点牺牲总比处女去牺牲小”的心态去看,她们是一样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一样,这时的女人比女孩更有爱与善。

我们知道“南京题材”的电影总不免会被冠以某些“使命感”,对于日本人在影片里犯下的滔天罪行总会激发我们的民族仇恨。可是我们的注意力大可不必这样狭隘,至少《十三钗》的重点是:战争灾难下人性的爱与善。

向张艺谋旧作《金陵十三钗》致敬,也愿倪妮有更惊艳的电影形象,毕竟现在离这部电影过去已经8年,她的新剧《宸汐缘》还只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好故事才会让演员发光,互相成就彼此。

1
查看完整版本: 倪妮的宸汐缘不惊艳别忘了初见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