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政看红楼九大共通之处解开秦可卿和废太子胤
TUhjnbcbe - 2024/6/14 20:06:00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925640.html

特别声明:分析秦可卿和胤礽的关系不是为了探逸不是为了索引,只是想了解《红楼梦》这部宏学巨著创作的背景。

上回通过四场丧礼,提示秦可卿与废太子胤礽有许多共通之处。本回仍从丧礼说起。

一、丧礼规格相似之处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史料记载:“雍正下旨追封胤礽为和硕理亲王,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封胤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理郡王府),设棚安厝,如此等等。后,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雍正帝要亲往郑各庄祭奠,经大臣再三劝阻,在西苑五龙亭(今北海公园内)哭奠。”应该也会让他的十三弟或者掌宫太监“代权”之类的人物代为祭奠吧。

简单回顾秦可卿去世后,作者也是列举了贾氏宗族从贾代儒至贾芝等29人名单,出殡时四王八公皆派孙辈路祭,北静王亲身前往,棺木用的是坏了事的忠义老亲王的金丝楠木板,停灵49天之后,送家庙安厝。

二、遗言的相似之处

历史记载,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是因为感念胤礽去世前留言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

秦可卿走前托梦凤姐:“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始,岂人力可保。要在荣时筹划衰时的世业:一是祖茔祭祀;二是家塾供给。”对整个家族的未来做了高屋建瓴的安排。秦可聊既不当家主政,也没有大家族生活经验,一个五品官抱养的弃婴,何来如此见识?且,书中先后死了贾敏,贾瑞,秦业,秦钟,林如海,金钏,鲍二媳妇,晴雯,贾敬,尤二姐,尤三姐等,算上后四十回贾元春,贾母在内,这么多人中,只有秦可聊托梦指点家族后事,高贵如元春也只是跟父母告个别,让他们及早退步抽身而已。唯有秦可卿与胤礽的遗言倒像是一家之长。

畸笏叟有朱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应为“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甲戌本》十三回回末朱笔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说明这一重要事件情节作者十年也没能补上,作者太难了,想说又不可说。二百多年来,因为畸笏叟的批语不仅没能赦了秦可卿,反而让多少“红楼专家演绎出多少香艳不甚的情节。秦可卿之冤堪比窦娥。

三、秦业是谁?

秦可卿的养父名叫秦业。胤礽的父亲是康熙,康熙的小名叫玄烨。“秦”谐音“清”,“业”通“烨”。秦业与玄烨年龄都是七十左右,嫡妻已故,只有一个嫡子。在太子眼中,只有他是嫡出的,其他皇子均非皇后所生,算不得数。职业相似:一个是清朝皇帝,大清帝国建造者;一个是营缮司郎中,专门负责修建皇宫、皇陵、皇城等皇家工程。秦可卿丧礼上,无论是秦业还是秦钟,都没有悲伤哭泣的描写,概因胤礽死的时候,其父已经去世两年了。

四、与父亲关系

两人都是幼时享受父爱,到后来父子(女)关系淡薄。秦可卿虽贵为宁国府孙媳,弟弟秦钟却交不起上学的学费。自可卿病后,贾珍夫妇日夜焦心,遍请名医,一天五六次太医诊脉,凤姐两次探病,独不见娘家父亲兄弟有只言片语关怀。胤礽被两立两废,父子关系冷到极点,他对父亲应该是心存怨怼的吧。

五、秦氏卧室用品皆皇家所用

宝玉到秦可卿卧室午睡看到屋里挂着: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宋学士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安禄山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宝榻,同昌公主的连珠帐,西施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宝玉说“好”,秦可卿也不谦虚,“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除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之外,都是皇家用品。除了红娘抱过的鸳枕是西厢记里虚构之物,其他都是历史人物所有。海棠春睡图画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我倒觉得红娘抱过的鸳枕放在这里是作者故意扰乱视听,最高明的真作假就是十句真里一句明显的假,人们往往揪住那一句假的把九句真的也当假的,这样作者便不会因为说真话而受处罚了。

六、秦可卿的病

秦可卿不过是停经两月,按正常人来看,根本不算什么。按红楼年谱,她生病的时候是红楼12年,此时不过16岁左右,这个年纪例假不正常是很平常的事情,何至于就要了命。而且太医一天四五遍地来诊治。看婆婆怎么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后文可卿的嬷嬷证实是太医),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这段话里有几个意思,一是太医天天三四个人轮流着给秦可卿看病,这不是常人能享的待遇,哪怕是荣国府贾母看病,也是客客气气的请了太医来的。二是太医一个个谨小慎微,诊不明白病因或者知道却不敢说实话。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秦可卿非皇室重要人物不可,此其为废太子的又一证据。三是小说中的秦可卿恪守礼制,绝非轻佻女子。

最后还是冯紫英推荐的张友士诊的明白:“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张友士并不是太医,连医生都不是,他的公开身份是冯紫英小时候的老师,最擅长的是:“能断人生死”,这就更奇了。曹公起名爱用谐音,比如贾政的清客有叫澹光,有叫单骗人。张有事预示着要有事了。有一个细节,贾珍派人拿了自己名贴去请,张友士答应第二天过府来看病人,却说:“名贴实不敢当”。仍叫人拿了回来,这是不想留下结交的证据吗?贾蓉也不问得了啥病而是问“还治得治不得?”两个月没来例假,懒怠动,懒怠说话,没有精神,睡不着觉,出冷汗,至于上来就问还有得治吗?张友士明确指出秦可聊的病是“被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就用药治不但无今日之患,且此时已痊愈了。还有三分治得。如果吃了我的药,能安心睡觉又有二分希望。而如今是水亏木旺。然后开了药方,有不少懂中医的红学朋友也写很多研究这个药方的文章,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说啥的都有。反正我是不懂中医,相了半天没看出名堂来。但是雍正的八字我网上查了下“金水为忌,以木火为用”。贾容还不放心,又追问了一遍到底死不死得了人啊?张有事笑道:“吃了药也要看医缘,今年一冬不相干,过了春分可望全愈。”秦可卿到底得了什么病?心病。她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也不应忧思焦虑,但是胤礽有。“两次停经”对应“两次被废”。康熙十四年(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一周岁的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年)五月,初次废黜。康熙四十八年(年)一月二十二日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年)九月三十日,再次废黜。“被耽误了”言外之意,如果早知今日,当初当上太子后好好学习,好好办差,好好对付对手,不就不会被废了吗?如果被废以后好好整改也不至于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啊,可不是被耽误了吗?秦可卿秋天生病,忧思焦虑,对应胤礽因为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南苑行围,十一月初七日感染风寒,十三日去世。胤禛二十日正式登基。”身为废太子,在得知老皇帝病危的时候,肯定是百感交集,不得安寝。已经69岁的康熙,早几年已经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症状,这样的老年人感染风寒,谁都知道不是闹着玩的。当废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生死存亡就在此刻。一时想着也许父皇顾念旧情,再次恢复他太子身份,将来继承大统。要么把他放了,以平民身份获得自由。一时想着,也许老皇帝在宾天之前,把自己先杀喽,免得将来因他一人影响新帝登基,造成社会动荡。一时又想着不知道哪位皇子会继承皇位,之后,又会如何处置自己。张有事给他带来暂时安心的消息,“如果老爷子能挺过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自然就好了。”对于废太子而言,只要康熙还活着,他就还有希望。但是不幸的是,康熙没有挺过冬天,死在了十一月十三日,这对于废太子是致命打击。

康熙帝晚年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自己生前和身后,如何安置废太子胤礽及其一家呢?胤礽有12子、8女,这一大家子人,长期禁锢在咸安宫,不成体统,也非长久之计。晚年在德胜门以北20公里昌平郑各庄,开始为废太子胤礽营造府第,也为自己营建一处行宫,两个建筑群仅一墙之隔。这个安排,可以看出,康熙帝作为一位父亲,对自己一手培养的皇子,是又恨又爱。恨的是他竟然不成器,逼得自己废了他;爱的是这毕竟是自己结发妻子,最爱的皇后留下来的唯一个孩子,要在有生之年安置好,以免身后皇子相残。

郑各庄行宫在康熙六十年(年)完工,康熙帝曾去过三次,但没有正式入驻。康熙帝生前遗嘱:“朕因思郑各庄已盖设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雍正帝揣摩他父亲在世时安排的用意,是想把胤礽迁到郑各庄去住,但他并未按照康熙的意思办理,而是把胤礽一人留在宫里,把他的次子弘皙封为理郡王,命其带着成年兄弟迁往郑各庄王府。关于理郡王分府搬家,档案有详细记载。

对于新皇来说,废太子是最大的潜在威胁,历史上不是没有因一时之仁,害死自己的教训。明朝朱祁镇、朱祁玉兄弟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如果没有康熙遗诏,很难说雍正不会把废太子杀了。对皇帝来说让一个人悄没声息的死,太容易了,八王爷不是至今也不知是横死还是病死吗?所以在雍正继位后废太子能继续生活在咸安宫已经是最大的恩典,而且雍正虽然把他的成年子女迁出了咸安宫,但是他的妃嫔仍然有不少跟他生活在一起。从他在被囚禁期间生了12个子女可以知道,无论是在康熙,还是在雍正时期废太子除了没有人身自由以外,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也粉碎了某些人关于秦可卿是私抱出宫寄养在贾府的公主之说。

胤礽的妻妾直到雍正二年都还在生孩子,而且成年后被封为国公,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十二子奉恩辅国公弘晥,雍正二年甲辰九月二十一日丑时生。

七、秦可卿的死

秦可卿死于红历十一年十二月中下旬,芳龄十六七岁。关于这一点在我的《解锁红楼楼密码细数宝黛钗年龄》一文中有详细推演过程。胤礽死于雍正二年(年)十二月十四日。两人死亡时间相似。

秦可卿的年龄与胤礽被囚禁的时长大致相等(康熙47—61—雍正2年),都是十六七年。秦可卿象征被废后,失去政治生命的太子胤礽,此时所过岁月与深宅女子无异。秦可卿是忧思焦虑而死,废太子胤礽又何常不是呢?《清史稿》记载,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所谓淫丧用史笔,的确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读者可以自行脑补如何淫丧,但是爬灰是不大可能的。我觉得胤礽淫丧要么是疯了死掉的,要么是死在女人肚皮上,总之据实写出来都与皇家脸面不好看。

秦钟年龄大约等于胤礽被康熙囚禁的时长(康熙47—61年),十四五年左右,秦钟就像一个叛逆少年,不爱学习,顽皮打架,结交狐朋狗友,在他眼中,父亲处处管着他,有钱却不给他用,不同意让他找心爱的女人,最后把老父亲活活气死。

八、宁国府与咸安宫和郑各庄宁国府是整个贾府的长房。而废太子胤礽是康熙的嫡长子,前面有一个亲哥哥,就像和秦可卿一起被秦业抱养的儿子一样早早就夭折了,有一个庶出的大皇子,在尊贵的嫡子眼里,他根本就不算数。宁国府是废太子胤礽被囚禁的咸安宫和后来他的子女们居住的郑各庄的结合体。《红楼梦》作者之所以说年代不可考,是因为他把康雍乾三朝发生的事情,编成故事,浓缩在一个时空来展开。把几大家族,包括王府的故事搬到贾府上演。这恰好符合小说创作的“三一定律”,把时间空间人物三要素集合在一个时空。九、贾珍与弘晳贾珍身上有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的影子。贾珍身为贾氏族长却带着狐朋狗友和族中子弟,以练习骑射之名,彻夜聚赌,聚麀淫乱。而乾隆四年十月,谕曰:“弘晳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这就是著名的弘晳逆案。弘皙在宗人府听审时,极力反抗这些不实的指控和供述。而宗人府又查出弘晳与允禄、弘昇、弘昌、弘晈等私相交结往来,因此革除弘皙的亲王爵位。以心怀异志等罪名,囚禁弘晳于景山东菓园,看管更是进一步加重。又谕曰:“….然现在的弘皙竟敢擅自仿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司….居心大逆且干犯国法”。因此,命令弘晳和子孙皆被革除皇室,而弘晳也被改名为:四十六。私设会计掌仪司的僭越行为,多么像超规格办了秦可卿葬礼的僭越行为啊!都是违制,都是抄家的罪名。

其实,贾珍除了生活作风有些问题之外,在处理事务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前给族人分年货,大冬天的,他亲自监督给族人中闲着无事没有进益的叔叔兄弟们分发年货,并且当众撵走贾芹。

弘晳也不一定就如乾隆所说的那么不堪。有人觉得弘晳不知感恩,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在他心中,一是觉得整个大清本来都是他的,必竟自己的父亲做候补皇帝做了近四十年,弘晳自己又何尝不是做了很多年候补太子的梦呢。结果康熙一死,幻想顷废倾覆(秦可卿)。雍正即位后,名义上自己是唯一个被封为郡王的子侄,郑各庄王府,高墙深河又有重兵把守,不过是个华丽的监狱。弘皙每月可特别例行一次赴京参与朝会、射箭及坛庙祭祀等活动,弘晳亦在奏折中常称呼叔父雍正帝为“皇父”,真心如何,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可得知。康熙又不是没称过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结果又如何。

但是,我们可以揣测,将来宁国府必跑不了郑各庄的结局。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现在还有土墙垣约五百米,城墙外是护城河。并且,不知道是纯属巧合,还是有什么关联,距离郑各庄王府20公里,便是著名的秦城监狱,秦城是地名。秦氏的秦不知道是跟着秦城的秦来的,还是音近清。或者两者都有。

九、秦可卿的判词

《好事终》的歌词:“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与金陵十二钗正册图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相对应,秦可卿应该是上吊死的无疑,生病的人并不一定最后都是病死的,这并不矛盾。所谓淫,有四个意思。一曰过多,淫威;二曰不正当男女关系;三曰放纵,骄奢淫逸;四曰心乱,富贵不能淫。可笑世人皆盯着第二点意淫个没完没了。难道就不能是放纵吗?

“宿孽总因情”就一定是爱情,是奸情,不可以是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吗?

第二句“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没听说哪家因为儿媳,孙媳长得漂亮,把家给败光了的。其实这句的我理解怀璧其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当了43年的太子,不就是43年的活靶子吗?

第三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意思是祖先的基业败落都是从贾敬开始的,家族灭亡首罪是宁国府。这就很奇怪了,秦可卿和贾敬全程无任何交集,而且秦可卿死的时候全族都到了,贾敬也没到的,判决书却在同一首歌里。一个是早年中过进士,后来专心修道不问事务的爷爷,一个是无职无权,温柔贤淑的孙媳妇,却要担着家族没落的罪名。就算是爬灰了,养小叔子了,炼丹修仙了,不务正业了犯法吗?欲加之罪不过如此!

所以,如果单看这两句判词,单就《红楼梦》故事来说,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把他放到小说创作的大背景,大影射下,就豁然开朗了。

秦可卿的结局就是《红楼梦》创作的大背景。

九龙夺嫡,废太子被囚禁到死,四爷上台,为稳固政权,采取先拉笼怀柔,后逐个击破的策略。雍正上台之初,与包括八爷在内的反对派都度过了一个不长不短的蜜月期,待政权稳固,秋后算账。比如八王爷先被进封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曹家于雍正六年被查抄,太子一派直到乾隆四年,弘皙逆案才全军覆没。对于《红楼梦》中的贾府蜜月期则是元春封妃,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秦可卿即影射废太子,他的失败,是整个太子派系失败的根本,所以说“便是败家的根本”。贾敬影射雍正,太子派系失败的直接原因是雍正上台。拥护太子的这些家族(甄贾史王薛)最终家事消亡,罪魁祸首就是宁国府,即太子和他的子孙们。

所谓《红楼梦》也是《宏楼梦》,最宏伟的楼非紫禁城金銮殿莫属,最宏大的梦,当然是唯我独尊的帝王梦。

关于贾敬和雍正的瓜葛,且听下回分讲。

此文为政看红楼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看红楼九大共通之处解开秦可卿和废太子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