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届奥斯卡已经落下帷幕,抛开《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等获奖影片之间的争议,留给中国观众更多的还是落寞。本届奥斯卡对于中国送审的最佳外语片虽然国内影迷也没抱太大希望,但连续多年的陪跑还是让中国这个影响力日渐扩大的市场心怀尴尬,毕竟一部《战狼2》便收割近56亿票房,年春节档则有三部影片相继突破20亿,这些情形都可以说是国内电影市场潜力的有力证明。
问题是奥斯卡从来不是以票房来评价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的,况且各色评委的口味也一向以刁钻见长,否则莱昂纳多也不会“陪跑”多年才通过“自虐”得偿所愿。中国送审影片的情形也大同小异,而且国内五代导演诸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可以说都对奥斯卡有种特别的情愫。原因可能是无非就是“得不到才觉得珍贵”吧。
至今为止情况确实如此,张艺谋曾拿下过金熊奖、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陈凯歌拿下过金棕榈奖、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东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等等。在五代导演那个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再加上冯小刚、田壮壮、吴子牛等可以说曾将国外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都得了一个遍。遗憾的是唯独“奥斯卡小金人”却无人能够染指。
也许会有人问“何必将奥斯卡看的如此之重,奥斯卡不过就是美国本土的一个电影奖项罢了。”确实如此,严格来说奥斯卡与中国的“金鸡”性质上是相似的,但不同就不同在美国是世界最具影响力也最为先进的“电影出产大国”,奥斯卡奖项被视为电影界的最高奖项也并不意外。
试想一下,“国内首位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导演”仅此头衔就足够令无数有实力的编导趋之若鹜。可是从五代导演努力到现在,国内电影几乎离奥斯卡越来越远。此过程中李安确实凭借《卧虎藏龙》拿到过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和最佳外语片奖,更以《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两届最佳导演奖。但问题是李安出生于台湾,从纽约大学毕业后便留美发展,与大陆关联也甚少,因此即便是《卧虎藏龙》采用了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人也很难将该片归于“大陆导演”的奥斯卡成就。
如果说到对奥斯卡的情愫与怨念,那么就不得不提“老谋子”。而且张艺谋导演也是国内导演中曾经最接近奥斯卡小金人的一位,为了获得这个奖项张艺谋也曾像小李子一样,以奥斯评委的“品味”为准绳打造“申奥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都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特别是《英雄》可谓孤注一掷。但《英雄》是受李安《卧虎藏龙》获奖影响后产生的作品,所以虽然这部影片在海外的口碑不错但仍然铩羽而归,因为奥斯卡评委很少会把奖项送给相似题材的影片。
年张艺谋又凭借《十面埋伏》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年被国内观众极尽吐槽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次冲奥,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提名,同时冯小刚的《夜宴》则代表中国香港与《黄金甲》携手冲奥,可惜这份“双保险”也并没有什么用。值得一提的是年担当冲奥大旗的正是陈凯歌,但《无极》当时既不被国内观众认可也难获奥斯卡青睐,陈凯歌唯一一次有机会接近奥斯卡小金人是在年,因为当时送审的影片正是《霸王别姬》。
沉寂五年之后,年张艺谋再求一搏以《金陵十三钗》冲奥,结果却连提名都未曾得到,据传是因为片中英文对白过多而被评委鄙视。可惜的是近年来张艺谋拍摄的艺术性最强的一部电影《归来》却在国内送审阶段就被《夜莺》刷下,不过在当时竞争中的三部影片里,观众则认为《白日焰火》最有希望,因为该片当时已经获得金熊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双料奖项。
可惜现实是总异常残酷的,自年后中国电影冲奥之路便再未起过波澜。最好的一次成绩还是香港《一代宗师》获得:入围外语片九强。随后无论是《滚蛋吧!肿瘤君》、《大唐玄奘》还是《战狼2》都谈不上艺术张力十足的作品,惨淡收场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同期国内并非没有好作品,《暴雪将至》、《嘉年华》、《大护法》、《目击者之追凶》并不乏艺术张力,就像当年《无间道》冲奥无任何提名,而被美国买下版权后经马丁·斯科塞斯改编的《无间行者》却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四项大奖一样,也许国产电影只缺少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