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是个几乎人人喜爱的姑娘。她敢爱敢恨,雷厉风行,作风正派,英姿飒爽。那么,探春的历史原型是谁?
探春的判词是: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她的红楼梦曲是《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抽到的花名签是杏花,瑶池仙品,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签文“必得贵婿”。她在大观园诗社中的诗号是“蕉下客”。
贾探春,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与妾室赵姨娘之女,贾宝玉的庶出妹妹,贾环的同母姐姐。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作者以“敏”字(见第56回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点出探春主动干练,精明好强的性格。她虽然身份不显,不像宝玉那样嫡出,才情也非顶尖,作诗或许不比黛玉、湘云巧妙,却意气高远,表现出她异于姐妹们的追求和心胸。在四春姐妹中她精攻书法,大丫环名字就叫侍书。住处秋爽斋格局阔朗,陈设大气,与一般姑娘的闺阁不同。
探春是贾府中最具治事长才的姑娘,连嫡母王夫人都对她青眼有加,王熙凤也要忌惮三分。王熙凤卧病时,王夫人让探春代之管家。期间她发动大观园改革,废除了买办对头油脂粉等日用品的统一购买,补助分发到个人。将花园、果树实行承包责任制,颇有收益。她严明律纪,眼中掺不得沙子,被下人喻为“镇山太岁”,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探春的结局是远嫁至海疆的官家中,因此躲过抄家一劫。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判词和《分骨肉》红楼梦曲表面是形象地描写探春远嫁海疆的情形,首先明喻郑成功撤退到台湾。郑成功很有才干,志向高远,但是生在明亡末世,运气也不好。打着复明旗号与清朝作战失败,只好撤退到近千里外的台湾,即“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年4月(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经澎湖,向台湾进军。此时,郑成功父亲郑芝龙被清廷软禁在北京。所以有《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年底,郑成功完全战胜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看到郑成功去台,郑芝龙已无利用价值,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初三日),清廷杀郑芝龙与其亲族于北京。郑成功于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郑芝龙在小说中另有影射,后文详述。)
人人爱读红楼梦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电影《西游记女儿国》截图)
探春暗喻皇太极,这是作者的主要用意。“探”为寻求发展,继续前进之意,但还未达到最后登顶的地步,是承上启下的奠基者,影射皇太极推进清朝的事业,但尚未取代明朝。同时,探,音近“太”。如果“元春”对应“太祖”(努尔哈赤),则“探春”对应“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年11月28日-年9月21日),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年10月20日-年5月15日在位),清朝的建立者(年5月15日-年9月21日在位)。后金时年号天聪,年建立清朝时改为崇德,一共在位17年。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即位后,继续秉持灭明战略,因此大力发展生产,主导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
一、提高汗权,削弱大小贝勒。在每旗设立总管旗务大臣。废除自己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最后,皇太极独自控制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其余旗主再无力与他抗衡。
二、仿效汉制,设立国家机构。设立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三院;六部和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俗称三院八衙门,都只对皇太极负责。
三、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团结、利用汉臣,提升汉人地位,加强文教。招降明臣明将,重用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缓解满汉矛盾,废除前朝苛政,开科取士。
四、完善八旗制度。按照满族八旗建制,先后创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使满族总兵力超过12万。
五、实行“编户为民”政策。下令将大多数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即原有自由民身份。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缓解了民族矛盾,社会逐渐得到缓和、安定,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还创制新满文,扶植喇嘛教。上述改革措施称为天聪新政。新政在政治方面实际上改变了努尔哈赤留下的满族部落民主共和原始形态,加强了君主专制,短期内有利于统一指挥的军事行动。
军事上,努尔哈赤之死给满人一定程度的打击。皇太极制定了分两阶段入主中原的计划。
第一阶段,以议和为幌子,减少与明朝的正面作战,把主要兵力用于征服朝鲜和蒙古,解决两翼威胁。他两次征服朝鲜,统一了漠南蒙古。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第二阶段,进攻明朝,解决明朝在山海关外的存在,准备入主中原。他多次率领清兵入塞,突破明军大部分防线,但始终没法完全彻底地突破明军防线,成功以反间计使崇祯皇帝杀了清军克星大将袁崇焕。经过两年殊死激战,崇德六年(年)攻陷锦州,俘获洪承畴。明朝在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
上述政策使清朝由一个地方的政权变成一个足以与明朝对立的大国,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在皇太极死后一年,清朝即入主中原,这与皇太极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年,正当皇太极踌躇满志,准备南下进攻明朝时,因脑溢血去世。时年五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雍正元年()又加“敬敏”二字。
皇太极死后,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人人爱读红楼梦第40回描写探春房中摆设,可以看出主人实为帝王: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暗喻非凡地位。大鼎是主权者象征,意味者主人的皇帝身份。十几个大佛手象征十几位大臣向主人礼拜。“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表示主人需要批示的公文极多,需要不同颜色的笔。“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当喻令箭极多。其他陈设也都是稀世名物。烟雨、烟霞、泉石象征主人戎马征战、栉风沐雨的一生。
探春进行的大观园改革,影射皇太极的天聪新政。小说称探春为“敏探春”,对应皇太极谥号中有“敬敏”。这些都是破解探春的钥匙。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豪格争位,济尔哈朗提出折中方案,由孝庄之子福临即位,得到各方认同。判词中画上两个人放风筝,喻“争封”,影射多尔衮和豪格争帝位。探春的诗号“蕉下客”实际上也是此意。
“蕉叶覆鹿”是《列子(卷三·周穆王篇)》里的典故。讲的是郑国时,一位樵夫进山砍柴,打死一只鹿,藏于干塘,并覆盖蕉叶。可回家时他却忘了藏鹿之处,以为自己做了个梦,于是回家路上不停叨念此事。路上有人听到砍柴人叨念梦到藏鹿之事,就根据他的话去寻找,果然找到鹿了。砍柴人对于失鹿心有不甘,晚上真的梦到藏鹿之所,以及得鹿之人。第二天他找到得鹿之人索要鹿,两人争吵起来,就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听了二人的诉讼后说,这鹿你们就一人一半吧!
这个典故,象征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逐鹿争雄的史实。最终两人各退半步,顺治上位。
对于探春,“王熙凤也要忌惮三分”,是指王熙凤所影人物对皇太极也畏惧、服从。
人人爱读红楼梦皇太极:看看卡哇伊的我
探春的花名签签文是“必得贵婿”,花名是杏花,当影射皇太极的一众及其出色的后妃。花名签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日,皇帝;红杏,妃子;云(雲),拆开为云雨,宠幸,喻皇太极有极其宠爱的妃子。
第70回“放风筝”,探春所放的风筝是“软翅子大凤凰”,被天上另一个“凤凰”绞住,正不可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绞在一处,随着三家风筝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遥遥都去了”。
这些实际都是影射描写皇太极的婚姻感情生活。
皇太极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原配早逝。他后来的五宫正妃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但是来自两个蒙古部落。其中三个是姑侄,两个原是蒙古林丹汗的正室和侧室。
这里,林丹汗的正室是指统管阿纥土门万户斡耳朵的钟木娜,侧室是窦土门福晋。林丹汗败亡后,窦土门福晋和钟木娜先后归降嫁给皇太极。此即第70回“放风筝”探春所放的风筝是“软翅子大凤凰”,被天上另一个“凤凰”绞住,正不可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绞在一处,所喻之事。
三个姑侄是皇后哲哲,庄妃(孝庄)布木布泰,宸妃海兰珠。
探春远嫁海疆,与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的公子结婚。
海疆周琼之子,喻皇太极宠妃海兰珠。海疆,大海蓝色,喻“海兰”;周,音近“珠”;琼,对“珠”。
海兰珠,是皇太极的最爱。
海兰珠(年-年),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海兰珠入宫,皇太极夙愿得尝,喜形于色。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后,册封五宫后妃,刚入宫一年多的海兰珠被正式册封为东宫大福晋,汉号宸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姑母中宫皇后哲哲,与西宫大福晋娜木钟同为平妻,居“关雎宫”。“宸”,即北极星,指帝王住的地方,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喜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年8月27日),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更是喜不自胜,为此下令大赦天下。宸妃在宠冠后宫的同时又母以子贵,正合皇太极心愿。但此子未来得及命名便早夭了。
崇德六年(年)九月,皇太极正在松山前线指挥作战时,闻得海兰珠患病,皇太极立即安排好事务急忙往回赶。可惜半路噩耗已至,十八日凌晨得知海兰珠气绝,年仅32岁,皇太极一路哭泣不止。此后,皇太极整整哭了七天。皇太极给海兰珠的谥号是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是原配或正夫人才有的称号。两年后,51岁的皇太极身亡。
人人爱读红楼梦(电影《绝代双骄》截图)
海兰珠正是“日边红杏倚云栽”中的“红杏”。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角度看,皇太极和海兰珠可以说是“绝世爱恋”。
欲知下一位金钗影射何人,请看下文《孤星泪◎金陵十二钗之五》。
人人爱读红楼梦(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