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对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有这样一句话: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其中的玉便指的是林黛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林黛玉虽然有一身才华,但却是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林黛玉自从进了贾府便处处小心,但由于身体娇贵,常年多病!
众人对她的评价也大多数是以病美人作为中心基点的。比如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然而让读者疑惑不解的是,林黛玉的病连御医都看不好,几乎是吃药治不好,食补没效果,那她究竟是得了什么病呢?
久病缠身体太弱,长治不愈让人疼
许多红学专家认为林黛玉的病是先天不足之症。诚然,林黛玉自打出生,便体弱多病,在贾雨村教她读书之时,贾雨村便发现林黛玉生性怯懦,但是却十分好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林如海乃富贵之家,就算是常年养着这么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也不在话下。然而让他未曾料到的是,在女儿年幼之时,自己的发妻便撒手人寰,这样丧母之痛对于林黛玉来说岂是莫大的打击。林黛玉不仅卧病在床,连学习的念头都没有了。远在京城的贾母得知此事之后,更是伤心欲绝,直接命手下去接林黛玉入京。加之此时,林如海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自己的女儿,就将林黛玉送往了京城。
林黛玉初入贾府,众人就从她的面容上看出此女先天不足,身上的病便是自小就带来的。林黛玉更是说自打自己会吃饭的时候,就已经会吃药了,换而言之,林黛玉自打出生便一直病着,就算是父亲请遍了天下的名医也治不好她,只能靠吃人参养荣丸来吊着命。爱女如命的贾母将对女儿的爱全数转移到了林黛玉的身上,为了能治好林黛玉的病,贾母也是动用自己的人脉,请各种各样的名医为她医病,甚至连宫中为皇上妃嫔看病的太医也请到了贾府。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当中,王夫人在见到林黛玉之后就询问,鲍太医为她开的药是否有效?林黛玉摇了摇头说,不怎么样。随后贾母又请来了王太医。这个王太医与贾府关系匪浅,也十分受贾母的信任。然而他开的药似乎也没有任何效果。在书中第45回里,贾宝玉和林黛玉聊天时说起,要不要再多请几个太医来瞧瞧?林黛玉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由此可见,太医所下的药方并不对林黛玉的病症。
太医救治无效果,转信偏方可有救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让无数红学读者辗转反侧,而贾宝玉作为林黛玉的情人,也一直对爱人的病人十分上心。在书中第二十八回当中,贾宝玉偶然从下人那里听到了一个偏方,说可以治林黛玉的病。贾宝玉顿时欣喜若狂,立刻将偏方寻了过来,命下人将偏方当中的药材全部抓回府中。这副偏方虽然说是民间药方,但也用了极为昂贵的药材,例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人形带叶参等,这在当时可是很难见到的奇珍异宝。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药方里还有一味药,那便是死人带过的珍珠。如果说前几种药可以用钱买到,那最后这一个可是需要费些心思了。但尽管如此,贾宝玉也未曾放弃,他命自己手下的小厮,让他按照这方子去找,就算是那珍珠宝石是在古坟当中也一定要把它挖出来。小厮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惊了一下,要知道在当时这个年代,死人下墓之时,能带珍珠的必定是富贵人家,掘人坟墓已经有损阴德,如若挖了同僚的棺木岂不是为贾家招来祸端?没过多久,贾宝玉寻来的偏方便让王夫人知晓了,王夫人当机立断说这药方是假的。但王熙凤却说这药方确确实实是可以治病的。然而后来,尽管贾家一家费尽心思寻到了所有的药材,也没有医治好林黛玉。
寄人篱下怕受欺,锋芒相对心抑郁
林黛玉虽然倍受贾母宠爱,但与贾府的诸多人来说,她也不过是个外来客而已。再加上林黛玉心思活络,内心敏感,总是害怕在贾府当中有人会仗势欺人欺辱自己。而在面对盛开的桃花,众多人都欣喜不已,唯有林黛玉一人徒增悲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林黛玉心思脆弱,再加上离开了父母,寄人篱下,好似周围所有的景物都能引起她内心的悲伤。为了在贾府当中立住脚跟,林黛玉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牙尖嘴利心思刻薄之人,但唯有了解她的人才知道林黛玉心思极好,对待下人更是视若己出,完全不会苛待于下人。
除此之外,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情深意浓,然而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了无数人的阻拦,不仅没有嫁给自己的心上人,最后还孤身一人赴黄泉,郁郁而终,加重了病情。
黛玉病症无处知,药疗无治终赴死
有不少红学专家认为,林黛玉之所以会久病不好,与她的前世今生有关。读过红楼梦的人必然知道林黛玉的前生是一株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得到了仙子的垂爱,因此修成了女体。这株仙草十分感谢仙子的庇护,并想着报恩,然而却偶然得知仙子早已投入转世,轮回下凡历劫去了,随后绛珠仙草便一同转入轮回,成为了林家的小女儿林黛玉。绛珠仙草前世便是柔柔弱弱,袅袅婷婷,而这样的形象也与林黛玉十分相似。
但投身于凡间的绛珠仙草却患上了先天不足之症,再加上丧母之痛使得病症更加严重了,而来到贾家之后,也与旁人勾心斗角,在书中林黛玉经常失眠,时常焦虑。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病症没有任何好转,反倒是一天天加重了。眼看着林黛玉的身子越发缠弱,众人皆知林黛玉的病是治不好的。但与她先天不足之症相比,林黛玉心情上的抑郁则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大多数都会被林黛玉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人们在感叹其悲惨命运的同时,也惋惜于林黛玉的才情。然而在封建社会当中,像林黛玉一样的女子数不胜数,她们无法冲破世俗的压迫,也无法改变老一辈人的观念。虽然林黛玉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但对于无数青少年来说,林黛玉便是最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