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小时候从语文课本上学到这首诗,那白就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感觉杜牧先生在清美的诗句,几句简单地诗就能勾勒出一幅空濛奇幻的水墨金陵,让人神往不已。
透过杜牧先生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被薄雾裹挟着烟雨朦胧的楼台庙宇,和伫立在淅沥小雨中的金陵城。这座历经了六朝易主、见识了近代历史的各种风云变化的千年古城,一直在非常深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发散着耀眼的光芒,也为我们这些后来人留下了很多宝藏。
在南京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和宝藏中,那白最为喜欢的是青瓷瓯乐。所谓“瓯乐”,便是意义上的碗乐,乐器的主体是一种碗状乐器和器皿,这些乐器都是用陶瓷土制成的,由单人进行音乐演奏,并以“越瓯”为主奏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那白这次来南京,入住了南京的涵碧楼。南京的涵碧楼是国内除了台湾涵碧楼、青岛涵碧楼之后的第三家涵碧楼。最初的第一家涵碧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台湾地区,蒋介石赴台之后,台湾涵碧楼便改为蒋家夫妇的行馆,并在该行馆生活了十数个春秋。
可以说,涵碧楼的设计是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风格。因为涵碧楼的设计师一直秉承:一座顶级酒店的设计不单单以建筑为对象,更要注重环境对于住宿体验的诠释。所以南京涵碧楼不可避免的也保留了南京的特色和饱满的文化感。
南京涵碧楼的有一套让人感觉非常惊喜的青瓷瓯乐,让整个大厅都有厚重的文化感。纵观咱们国家的音乐发展史,似乎一直以来,国人就有用日用品进行乐器演奏的爱好,随之能够发展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表演模式也是非常有恒心和毅力了。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大厅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瓯乐文化源自六七千年前河姆渡时代,在河姆渡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陶埙,这也可以说是瓯乐文化的“老祖宗”了。后来,瓯乐文化历经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发展而绵延不绝,在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瓯乐因越窑的兴盛而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南京涵碧楼大厅里的这一套瓯乐乐器源自我国的六朝时期,是一套历史久远的宝贝。仔细观摩下,每一个乐器都发着淡淡的光,轻轻敲击,便会发出清脆的响动,那是来自千年前的典雅的声音,也是属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一声赞美。
南京涵碧楼占地十万多平方米平方米,其中有六万平方米被绿色植被所覆盖,在扬子江畔,可以感受一下这里的”茂林修竹”般景致的竹林车道;可以站在酒店的超大落地窗前近距离看一下长江的壮观景象;还可以到大厅,静下心来听一曲来自千年前的演奏音乐。
这个像编钟一样的乐器可以让你离南京更近一步,也可以让你暂时忘记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做一次地地道道的金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