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香菱判词图谶解读,香
TUhjnbcbe - 2024/9/11 23:56:00
刘云涛 http://www.csjkc.com/zjtd/421.html
香菱

(接上文,花袭人判词解读)

12.3.3香菱

副册:中等。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

香菱:

图: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谶: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读:

香菱有个特征很明显:莲子。

画中“莲枯藕败”,枯败的是二物:莲、藕。

“荷,芙蕖。其實蓮。其根藕。”

芙蕖是芙蓉,荷花。荷是花,莲是实,实即子也,就是莲子。

显然,“莲”,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花”,而是“实”,是“莲子”。

占花名占到“芙蓉”的,是黛玉。香菱这个“莲子”,正是芙蓉之子,黛玉崇祯四子之一,长平公主。

画中的“莲枯藕败”,对应谶语中的: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藕”是“根”,枯败的“莲、藕”,不是“根并荷花”。

“莲”是下句“实堪伤”的“实”,莲子。

根并荷花一茎香:

“根并荷花”:此人的根,并芙蓉黛玉。“一茎香”:指出香菱。香菱乳名“英莲”,“莲枯藕败”的“莲”,是莲子,芙蓉之子,黛玉崇祯之子,也就是甄士隐崇祯帝之子,所以书中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

平生遭际实堪伤:

“实”,是莲子。“堪伤”,是用谐音,“砍伤”。

砍伤的莲子,正是长平公主。甲申之难,崇祯帝死志已决,挥剑砍公主,断左臂,闷绝于地。并没死,抬到外公周奎家后被救活了。

“平生”的“平”,正是“长平”的“平”,指出了长平公主。

所以“莲枯藕败”和这两句谶语,从反面指出了芙蓉之子,根并黛玉,砍伤的长平公主。

枯、败是其悲惨结局,往下看: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下有甲戌脂批“拆字法”。明显是个“桂”字。

“返故乡”:回老家。有两个意思:回真的老家;还有“死”的委婉表达。魂归故里,就明确是“死”的意思了。“香”指出香菱。

上下句,有衔接关系、因果关系:自从“桂”,致使香菱“死”。

从这样的因果关系分析,这个“桂”,不宜解为“桂王”,应解为吴三桂。

“两地生孤木”的“拆字法”,也明显指出“三”、“桂”:

两地:两个“土”;孤木:一个“木”。

“土”、“木”加起来,是“桂”字。

两地的“两”,孤木的“一”,加起来是“三”。

所以这两句谶语衔接起来,指出“桂”是“三桂”,不是“桂王”。

结合图画,画中表达了三点:一株桂花,一池水涸,莲枯藕败。

所以这个“桂”,便是画中的“桂花”。前文解花袭人这个吴三桂时,解了“花袭人”的“花”,正是“桂花”。还有书中“桂花夏家”的夏金桂,反面也是吴三桂。这些前后解读,都能相互验证。

画中还有一点:一池水涸。在说“水”,“水”是满清关键字。

在莲子“砍伤”后,自从“桂”干了什么事,致使香菱“死”?

看历史便知:吴三桂守宁远,守山海关,就是守护宝玉、江山,抵挡外敌满清是其责任。这个汉奸不但把山海关卖给了满清,而且吴三桂军的仪仗作前导,清兵在后,骗取了京城。京城里的长平公主,相当于丢给了满清。带领清兵盗取京城的是多尔衮,正是《红楼梦》中的薛蟠,所以书中写薛蟠抢了英莲,“葫芦案”是“胡虏案”。

第80回“香菱病入膏肓”,不堪夏金桂和薛蟠折磨,对月伤悲,气怒伤感,内外折挫,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不久就会死去。长平公主,是“四个朱子”中最先死去的,符合历史。

历史上满清为笼络民心,并没为难前朝公主,还令其完婚。嫁给驸马周显后,两人相敬如宾,也没经受折磨。但公主心伤父母惨死,家亡国破,饮食难进,忧思成疾,在成婚一年后就去世了。

因此《红楼梦》中写香菱则有夫妻蕙、并蒂菱,香菱占花名也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很明显是指公主新婚不久。而且宝玉郑重其事地埋葬夫妻蕙、并蒂菱,是长平公主葬礼之预演。

所以长平公主之死,与吴三桂卖国、满清占据京城有直接关系。因此画中的“莲枯藕败”之前,还有“桂花”吴三桂,和“水”为关键字的满清。或者说,自从“三桂”卖国给满清,致使香菱“死”。

香菱位于“副册”,比黛玉、元春、湘云、妙玉这些皇帝、皇子低一个等级,又比晴雯、袭人这些文武重臣高一个等级。

香菱是长平公主,也可推知:“金陵十二钗副册”中,都是公主、皇后等皇家人物。吴三桂、袁崇焕、袁可立等文武重臣,即便是帝师,也入不到“副册”,只能在“又副册”。

点击看上一文: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袭人判词图谶解读,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未完,连载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香菱判词图谶解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