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拍商业电影以来,就把那个时代的观众胃口把握得很准,比如彼时的观众喜欢大场面,而一个人敲鼓太乏味,那就来一万人。
一朵菊花摆在那里太单调,那就来一万盆,老谋子拍电影前定是做过观众的口味调研,拍出来的“大片”都还算是卖座。
到了后面,观众的口味变成晚会电影,张艺谋就拍晚会电影,那几年土豪金比较流行,张艺谋就给你来个满城都是土豪金。
到了最近几年,贪官抓得比较多,一抓贪官老百姓就骂得很舒服,老谋子发现观众喜欢骂奸臣,于是就拍了骂奸臣电影。
老谋子拍商业片喜欢宏大叙事,但叙得很扭曲。
打个比方,既然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幕后凶手,又是勾结敌人的奸臣,豪侠壮士逮到了自然应该手起刀落,应该受人唾骂。
可我们可爱的千玺小朋友千辛万苦见着秦桧后,却大义凛然地开始讲道理打嘴炮,要感化他:
“你以为死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杀你吗?你觉得这样做值吗?其实你的命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
电影中还要秦桧一定得活着,让大家天天唾骂。
一通灵魂拷问也就罢了,电影紧接着就让秦桧当众背诵《满江红》,然后千玺小老弟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地扔剑砸一下就开溜了。
这老秦头感情是提前知道今天有这一茬,昨儿连夜给背出来了。
估计只有培训班的写作老师才能编出如此“感人”且雷人的剧情了,关键是老谋子还拍得一本正经。
尊重历史什么的就别提了,连《满江红》究竟是不是岳飞本人写的都回避了,剧本的逻辑根本就是侮辱观众智商。
估计秦桧知道了也是一脸懵逼:我堂堂一个被骂了上千年的卖国铁贼,竟然在21世纪的电影结尾里背古文,寻思着高考命题组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的人设了。
也难怪网友总结,让秦桧背诵《满江红》,就好比当年苏联成功活捉了希特勒,让他来一段《喀秋莎》。
这已经不是杀人诛心了,直接给思想改造了,这也是老谋子电影的特色。
《英雄》中,李连杰见了嬴政后,本想直接手起刀落了事,没想到被秦王“发动战争,为了天下和平”的胡乱输出给思想改造了,扑通一跪,请秦王杀自己。
“皇帝也不容易、很辛苦的”、“一切都要以天下为重”,这些宏大的辞藻在气氛的烘托下一出来,刺客就被思想改造了。
再比如《金陵十三钗》中也有过这种雷人的剧情:昨天还是在秦淮河畔与嫖客们你侬我侬颠鸾倒凤收银子的红粉佳人,思想改造后,第二天一早就成了心存大爱舍生忘死的活菩萨。
镜头中,她们为了保住女学生,主动穿着紧身旗袍扭起紧臀在阳光的照耀下毅然决然地上了日本人的军车,不得不说,她们扭头的瞬间还真的把很多观众给感动了,老谋子就是老谋子,渲染得真好。
老谋子硬生生将商女不知亡国恨变成了商女“更”知亡国恨。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说是《金陵十三钗》拍出来那会儿,余华儿子(未成年)直接关了电视跑去找爹抱怨:
“凭什么用一个人的命换另一个人的命,女学生的命是命,妓女的命就不是命吗,这价值观对吗。”
是啊,这些剧情真的符合逻辑吗?
当然,思想改造这绝活儿也不是老谋子独一份的,比如火影忍者中鸣人的嘴炮也很厉害,打不过你就用嘴炮轰死你,还什么神罗天征毁天灭地,直接找到你本尊用嘴炮感化你。
这类剧拿现在来说就是抖音思维,大数据分析,分析出来大多数人想看啥我就推给你啥,还巧妙地去跪舔你,老谋子始终深谙此道。
有地位没文化,脑袋里没东西,又老想拿出点东西来,就隔段时间憋出一个个情节价值观扭曲,拼拼凑凑的怪物出来。
乡村爱情俗不俗,没招啊,老铁们乐意看啊,但它没装高端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剧情性历史性和逻辑性如此之差,观众老爷们还乐意看,票房还那么高,还把小破球给比下去了。
这事也并非观众爱吃粗粮那么简单。
其实电影那么多,好几万部,公认的经典佳作它就在那里,观众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但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还不足以识别,甚至对于经典佳作根本观赏不来。
电影是娱乐的一个方式不假,但凡是给老百姓看的文化产品,都应当承担责任,至少应该敬畏历史,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愚民误民了。
别看这洋洋洒洒上千字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已经输了,输得很惨的那种,因为只要我看了,就说明他赢了我输了,况且他屡拍我屡看,但我不看就不知道他俗且装,呵呵,怪圈,怪圈。
明星八卦,冷静议论,分享娱乐圈奇闻异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