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宝玉:《藤花榭本红楼梦》,值得收藏!
欧阳宝玉
朋友送了一套“藤花榭本红楼梦”影印本。之前从未见过,朋友介绍是嘉庆二十五年的刻本。该本保存依然完好,字迹清晰,版面疏朗,很珍贵。特别是里面的十五幅绣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值得“红楼梦”版本爱好者收藏。——欧阳奋强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为世人所熟知。从版本传承的角度来看,红楼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以前的抄本阶段,乾隆末期的木活字本阶段,嘉庆至同治年间的刻本阶段,光绪年间的刻本、木活字本、石印本与铅排本并存阶段。藤花榭本《红楼梦》即为刻本阶段的代表。
内容简介
著者:[清]曹雪芹[清]高鹗
定价:.00元(全5册)
ISBN:-7---9
成品尺寸:mm×mm
印张:.75
装帧:裸背锁线装,函套
出版时间:年10月
本书为藤花榭嘉庆二十五年刻本《红楼梦》之影印本。据以影印的《红楼梦》刻本为一百二十回巾箱本。全书正文无缺回,亦无缺页,无残破,亦无漫漶,甚为可贵。全书无批点,即所谓白文本。版本极为珍稀。乾嘉年间,藤花榭本和东观阁本《红楼梦》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刊刻多次,在当时影响较大。
乾嘉以降,以藤花榭本为代表的“十五图”为世人所称道。即在书名页、序和目录之后,附以绣像十五页(石头、宝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妙玉、僧道),前图后赞。特别是到了道光以后,“十五图”成了主流。可见藤花榭本《红楼梦》影响之大!
◆藤花榭其人
藤花榭,一作藤花榭,是满人额勒布的斋名。额勒布,字履丰,号约斋,姓索佳氏,满洲正红旗人,由工部笔帖式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生于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卒于道光十年(一八三〇)八月二十五日,享年八十四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〇三、《续碑传集》卷九有传。额勒布酷嗜读书,长于金石、小学,曾收藏过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考额勒布经历,其曾在江南任两淮盐政,而所刻《说文解字》书末又有“秣陵陶士立临字”一行,秣陵即金陵(今南京),故一般认为额勒布刻书于金陵。但考虑到两淮盐政驻扬州,扬州又是当时著名刻书地,《全唐诗》即首先刊刻于此地,其写手、刊工来自四面八方。所以,不能因为写样的陶士临是金陵人,就判定藤花榭本《说文解字》刊刻于金陵。同理,《红楼梦》刻书地点也推定为两淮盐政驻地扬州似更稳妥。
《红楼梦》是当时的畅销书,反复刷印之后,版片极易磨损,导致书页文字模糊不清。为此,必须过一段时间就要修补甚至重刻版片,东观阁和藤花榭在不长的时间内,一家刻了四次,一家刻了三次,就是这个缘故;当然,这也是乾嘉年间东观阁本、藤花榭本《红楼梦》比当时其他各本影响更大的原因。
藤花榭所刻书,除《红楼梦》以外,尚有《经学五种》二十六卷(一般认为刻于乾隆年间)、沈起凤《谐铎》二卷(巾箱本、刻于乾隆年间,台湾大学图书馆有藏)、陈志襄《纲鉴会通明纪》十五卷(刊年不详)、归锄子《红楼梦补》四十八回(嘉庆二十四年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芜湖市图书馆有藏),尤以仿宋本《说文解字》十五卷最为有名(嘉庆十二年刻,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藏),自民国以来,已被多家出版社多次影印。
◆藤花榭刻本形成始末
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年间,先后出现了六种《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雕版印刷本:据现有资料,最早的一种刊刻于苏州,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一书的序里提到,“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此吴门即苏州,此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第二种是东观阁刻本,凡四刻,初刻大约在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再刻于嘉庆十六年辛未(一八一一),三刻于嘉庆十九年甲戌(一八一四),四刻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一八一八);第三种是文畬堂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刻本;第四种是嘉庆四年己未(一七九九)抱青阁刻本;第五种是本衙藏版本,然不知确切刊刻年代;第六种是藤花榭刻本,凡三刻。
书韵预赏
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年间的雕版印刷本《红楼梦》,在《红楼梦》版本史上极为重要,其原因是它们既承上,又启下。说承上,是因为它们都是承继程甲本、程乙本而来;说启下,是因为它们影响了道光至民国年间的几乎所有《红楼梦》新版本,无论在版画、文本文字,还是版式方面,都是如此。但是,以上各种雕版印刷本《红楼梦》,仅有嘉庆十六年辛未(一八一一)东观阁再刻本、文畬堂本、宝兴堂本已经影印出版,数量可谓极少,反倒是道光至民国年间的《红楼梦》版本更多得到出版社的青睐,诸多评点本得以影印出版。因此,目前的影印出版现状显然跟乾嘉年间的雕版印刷本《红楼梦》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
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了三个藤花榭刻本:其中两个书名皆为《绣像红楼梦》,二者微有区别,最明显的是书名页,虽均为“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两行,但一个两行均为大字,另一个“绣像红楼梦”一行是大字,而“藤花榭藏板”一行是小字,或许这两个本子本来就是同一套版片,不过是因故重刻了其中的少量雕版,比如书名页,因此二者才会区别极为细微,我们姑且称这两个刻本为藤花榭初刻本(其中一个是原刻本,另一个是修补本);第三个刻本的书名改为《重镌绣像红楼梦》,据“重镌”二字即可推知,刊刻时间应当在前两个刻本之后,只是无法知道具体的年代,其书名页有三行,“重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我们姑且称这个刻本为藤花榭重刻本。
其实,还有第四个藤花榭刻本《红楼梦》,只是一粟《红楼梦书录》(一九五八年版及一九八一年增订版)、胡文彬《红楼梦叙录》皆未著录,仅《中国古籍总目》子部小说类白话之属著录日本东京大学藏有一部。此本之书名页亦为三行,右边一行上部是“嘉庆庚辰镌”小字,中间一行是“绣像红楼梦”大字,左边一行下部是“藤花榭藏板”小字。目前所知,此刻本现存三部:一部藏北京杜春耕先生处,杜先生是《红楼梦》版本收藏家,所收藏的《红楼梦》版本数量超过任何图书馆及个人,据陈力先生《〈红楼梦〉东观阁本及其相关问题》一文(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卷首)介绍,此部“版面模糊,显系后印”,明显不适合用作影印的底本;一部藏于日本东京大学,未见;第三部藏于某处,与杜春耕先生所藏相较,此部版面清晰,显系初印,适合用作影印的底本。
据上,此种藤花榭刻本的书名页有“嘉庆庚辰镌”字样,证明此本的刊刻年代是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〇)。至于藤花榭嘉庆二十五年本与藤花榭重刻本的刊刻孰先孰后,目前无史料据以判断,似当存疑为妥。
《藤花榭本红楼梦》据以影印的底本,即为上述所论的第三部,也就是“嘉庆庚辰镌藤花榭藏板绣像红楼梦”。
本书特色
《藤花榭本红楼梦》在装帧设计上别具匠心。
首先,采用时下流行的裸脊锁线装,外加精美护封,五册一套置于函套之内。护封采用g特种布纹纸加UV工艺,配上特制精美缎面函套,读者可将书页度摊开,既增强了阅读的体验感,又兼顾了收藏的长久性。
其次,正文采用80g本白纯质纸,纸色柔和而不透,阅读起来更轻松。
第三,开本为正度16开,单栏影印,版面疏朗,字迹清晰。装帧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