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曹雪芹写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宝玉生日,众人在大观园游玩,香菱与几个小戏子斗花,结果玩笑时脏了石榴裙。贾宝玉帮忙用袭人的新裙子给她换了。让人诧异的是香菱竟然毫不避讳男女之嫌,当着贾宝玉的面换了裙子。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香菱的行为令人大跌眼镜,曹雪芹如此写有什么目的呢?
(第六十二回)香菱红了脸,笑说:“多谢姐姐了,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说着,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
“呆香菱”真是“呆气”的可爱。换成其他人绝不会大胆地当着贾宝玉的面换裙子。贾宝玉是薛蟠表弟,香菱是薛蟠小妾。二人虽无“叔嫂”之名,却有“叔嫂”之实。于情于理要避嫌。之所以不避嫌有两个重要原因特别值得说。
一,贾宝玉在姐妹们中厮混惯了,他本不注重封建礼仪,不注意避嫌。
香菱是贾宝玉最想亲近却不能亲近的两人之一。还有一个是平儿。她二人都是贾宝玉哥哥的房中人,又都是水秀精神女孩。贾宝玉的“小叔子”身份注定不能在二人面前尽心。难得上回平儿被王熙凤打后,在他房中梳妆,让他尽一份心。这次再遇为香菱尽心之事,更是意外之喜不愿避讳。
(第六十二回)宝玉听了,喜欢非常,答应了忙忙的回来,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因又想起上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一壁胡思乱想……
二,香菱自小被拐走,没有母亲教导,不太注意世俗礼节。
拐子拐走甄英莲后,教她琴棋书画,服侍人的本事,不会教她礼教规矩,只会教授讨好人的“卖笑”本事。
香菱自小的教育没有规矩一说,是大观园中最不注意世俗礼仪之人,与她的呆,与贾宝玉之呆极类似。虽说薛家后来会教授她很多规矩,毕竟半路出家性格养成。她的不注重礼仪,与她自小可怜经历有关。
不管如何,香菱情解石榴裙,也算了却一件贾宝玉的心事。但二人之缘分并不止此,“情解石榴裙”意义深远。甚至影响香菱之死,贾宝玉抛下薛宝钗出家而去的真相。
林黛玉,香菱,晴雯三人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之首。三人命运互相影射,都是莲花芙蓉命。无论林黛玉“泪尽而亡”,香菱“血竭而死”,晴雯怨气攻心而死,死状都类似:生命枯萎,消耗而死。正是香菱判词所交代的“水涸泥干,荷枯藕败”。
晴雯林黛玉都与贾宝玉有情,香菱之情与二者不同,同样会有瓜葛。
晴雯被“毁谤”勾引贾宝玉被撵走而死;林黛玉八十回后定会被人造谣诟谇诋毁她与贾宝玉关系。她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就是指这段经历。林黛玉愿意远嫁离开贾家,也是想清白来去不染尘埃。宁愿“随花飞到天尽头”在外面“黄土陇头埋枯骨”。那么香菱呢?
抛开通行本八十回后续书描写,根据八十回前故事线索影射。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和薛宝钗无家可归,按照当年的社会风俗,一定会投靠岳母薛姨妈。就像香菱父母甄士隐夫妇投靠岳父封肃(风俗)。奈何薛姨妈本就悭吝,小气,对抄家后一无所有的女婿贾宝玉,像封肃一样多有嫌弃和怨言。
贾宝玉和薛宝钗住在岳母家并不如意,何况还有个各种折腾闹事的夏金桂。夏金桂对眼中钉香菱恨不止一日。贾宝玉住在薛家,不免会与香菱有交往。尤其薛家对宝玉夫妇并不好,香菱不排除暗中接济宝钗。夏金桂宝蟾主奴借此发难,甚至造谣香菱与贾宝玉有不干不净关系。这也是当初情解石榴裙“情解”二字的由来。
贾宝玉对美好的香菱有倾慕之情,香菱过后回头脸红,叮嘱不让告诉“你哥哥”,也是情。
香菱本就有“干血之症”,再被夏金桂诬陷,薛蟠不辨是非,自以为像第二十八回酒令“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那样,再次对香菱施暴,香菱极可能因此香消玉殒。
贾宝玉抄家后本就痛苦。在薛家又遭到各种嫌弃,他又不事生产,一味连累薛宝钗,又令香菱被造谣诟谇而死。一时间万念俱灰才会离家出走,一去不归。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