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慧琴老师译文
清秋时节千里的楚地天空辽远空阔,赏心亭下的江水浩浩荡荡流向遥远的天际。我眺望远处的山岭,它们似乎包含着无限的忧愁怅恨,高矮形状各不相同,像女人头上的玉簪或是螺髻。夕阳西下,孤雁哀鸣,我这个来到江南的他乡游子,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立在亭子里。我抽出宝刀看了又看,把亭上的栏杆一掌一掌拍遍,但是,没有人领会我登楼的心意。不要问我鲈鱼味美,西风又起,回家了吗?我可不会像许汜那样只知买房置地,那样恐怕羞于见到胸怀天下的刘备。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枉自忧愁着风雨飘荡的国势,而树木已粗,我已老大!又能请哪个人,唤来红巾翠袖的姑娘,擦一擦我的眼泪!
自学理解性填空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为词牌名,由“”可以看出这是登高抒怀之作,“建康”是今天的江苏市,是,,南朝、、、六个朝代的都城。它的别名还有、、、、、等。
2.“,”照应题目,按照由到的观察顺序,描绘出一幅境界宏大、水天一色的江南秋景图。
3.词人心中有愁有恨,“”写眺望远处的山岭,所见之远山也似乎“”,这是“”,把心中的愁转移到景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容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三句,运用的写法,结合,渲染了凄凉、苍茫、寂静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其中,诗人还把自己比喻成“”。
5.“,”,这两个典型的细节,表现出作者沙场立功的雄心,无用武之地的憾恨,“,”则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没有知音。
6.“,,”采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明词人的故乡之思。因为这个典故,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
7.“,,”,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
8.“,,”表现词人对国势的忧虑,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痛。
9.“,,”抒发诗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孤独与痛苦。
答案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为词牌名,由“登建康赏心亭”可以看出这是登高抒怀之作,“建康”是今天的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它的别名还有金陵、建业、江宁、石头城、天京、应天等。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照应题目,按照由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绘出一幅境界宏大、水天一色的秋景图。
3.词人心中有愁有恨,“遥岑远目”写眺望远处的山岭,所见之远山也似乎“献愁供恨”,这是“移情于景”(以情写景),把心中的愁转移到景中。“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容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运用意象直接组合的写法,视听结合,渲染了凄、苍茫、寂静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其中,诗人还把自己比喻成“断鸿”。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个典型的细节,表现出作者沙场立功的雄心,无用武之地的憾恨,“无人会,登临意”则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没有知音。
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采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明词人的故乡之思。因为这个典故,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
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现词人对国势的忧虑,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痛。
9.“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抒发诗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孤独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