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女子当如金陵十三钗
TUhjnbcbe - 2024/12/14 18:58:00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于年上映,取得6.1亿的票房好成绩,影片捧红了倪妮,也赋予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电影讲述的是:年,日军侵华,美国人约翰·米勒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恰好碰到躲避日军追捕的十多名女学生,在女学生的带领下,约翰来到教堂,本来是要收报酬的,结果什么都没找到,还被学生们当做救赎。此时,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至此,女学生们、约翰,以及这群风尘女子,因为战乱走到了一起,因为战乱彼此保护,也彼此救赎。这群被人瞧不起的风尘女,最后却成了学生们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姐姐。

《金陵十三钗》的魅力在于背景宏大,但是取材角度从小处切入,从细微之处体现出多重情怀。战士们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炸药的献身精神、人民反抗奴役的抗战精神、奉爱情怀、同胞之间的互相救助精神,这些精神和情怀交融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最美的战地之歌。电影中,女学生们被强制要求参加日军的庆功宴,为日军唱歌,但实际上绝不会只是唱歌那么简单,看看日军平日的行径就知道,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会发生什么?女学生们害怕、绝望到想要轻生,最后是烟花女们和教堂唯一男学生乔治,乔装打扮,混过日军的检查,挽救了女学生的性命。

人性是多面的,人性也是有弱点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些被看轻的女子,似乎一瞬间褪去了身上所有的人性弱点,她们勇敢、决绝、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甘愿为了女学生们献出自己的身体,即使前路未知、即使心有恐惧,也义无反顾,保护了女学生心里的光。

电影结束,激荡在心里的不仅是家国情、同胞爱,更有对女性品质的思考,秦淮河畔的这些女子,实在给人太多震撼,古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世人皆以为烟花之地只出烟花之女,她们深陷泥泞,生活奢靡、作风放荡,可《金陵十三钗》给烟花之女做了一种新的定义,她们不是一群只知躲在花房里涂脂抹粉的“妖艳jian货”,在家国有难、同胞有劫的时候,就算自己深陷泥泞,也会用残破的身体完成最后的救赎,救赎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救赎自己简单平凡的愿望,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曾遭受迫害,就带着愤恨生存在世上,而是带着一种超绝潇洒的态度,恣意生活,不苟且,虽为女子,也有战士般的胸怀。下面,我就结合电影,和大家分享对女性品质的一些思考:

一、保持美丽,让自己的外表,对得起在世上的每一天

明明是来避难的,可烟花女们却个个打扮妥帖,身穿剪裁合身的旗袍,外搭利落的风衣,脚踩高跟鞋,丝毫不觉得这身打扮会给自己的行走带来不便,因为,“美丽”二字已经刻在了她们的骨子里,高跟鞋于她们而言,不是“行走不便”的代名词,反而,没有了高跟鞋,一身的打扮才没有了灵魂。再者,她们已经习惯了穿高跟鞋,穿着它跑跳不在话下。

在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灰败气息的时候,能够偶然见到这些明媚的颜色,心情都能明朗一些。

烟花女

来到教堂暂时住下后,她们也没有因为不“接客”而放弃自己的外貌管理,依然能每天化妆、穿戴妥当,把自己收拾干净,她们打扮、爱美,不是为了别人,而是真正为了自己的,让自己在这个世上活得更加体面。这一点,我深感惭愧,疫情期间,因为不需要出门,曾经一个月都是穿着睡衣随意在家晃荡的,连续一周没洗脸、没梳头,后来实在受不了自己满脸油光的样子,才开始收拾起来的。有了这样的经历,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外貌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影响,邋遢、随意对待自己的外貌的时候,整个人会被一种“油腻”感包裹,浑身不舒畅,外在的随意邋遢,会导致心情随意散漫,做事也不利索,并且不希望有人看到自己,因为深知此时的自己,形象实在糟糕透了,这种想法,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心情,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虽说,外表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但是,收拾好自己,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每一天的尊重,认真修饰的外表,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有个好心情,做事也更加有序。

二、乐观,是一种品质

在满目疮痍中,一群烟花女向着教堂走来,她们衣着鲜艳,脸上带笑,高跟鞋在地上稳稳踩着,扭着身段,眼里全是风情,这样的女子,眼角眉梢全是一副被上帝宠爱的样子,有谁不爱?如果不说,又有谁知道她们曾经都经历过惨痛的经历?

现在“原生家庭”这一概念被过度使用,很多人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就埋怨是自己的家庭让自己变成这样的,把错误都归结到别人身上,从来不思考自己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金陵十三钗》中的一众烟花女,都各自有各自的不幸,玉墨13岁就被继父侮辱,被迫走上“接客”的生活,13岁啊,放到现在也就是刚刚上初一的小姑娘,就要独自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黑暗,连叫屈的机会都没有,但就是这样,玉墨却成了一个妩媚动人、知书达理的女子。美花受人欺骗,被卖到窑子里,过上了身不由己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她也乐观豁达。红菱在如这些女学生一般大的时候,接客已经不知接了多少回了,现在还不是坚强地活着。

在烟花女们换装、准备替女学生们进日军军营的时候,大家还是没有忘记“乐观”,还能互相调侃。美花的胸太大,学生衣服扣不上,大家调侃她是奶妈,逗得一脸愁容的女学生们都眉开眼笑。

烟花女互相调侃女学生们

在教堂地窖里闻到面包的味道,一群女人就叽叽喳喳调笑着钻出来了,那种热闹的模样,丝毫不像在避难,倒像是换了个地方开姐妹茶话会。在安全的时候,她们都恣意生活着,能快乐就快乐,也许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所以更懂得抓紧时间及时行乐,每天过得轻松一些,负担少一些,就是她们小小的愿望了吧?

闻到面包香气出来的烟花女

若非一些特殊原因,谁愿意成为窑子里的女人?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乐观的态度,在无情的世界,有情地活着。

谁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在苦难中穿越、爬行,爬着爬着,也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但是也要明白,世界上除了苦难,还有美好。苦难的经历,比起漫长的一生,太过渺小,很多人为了这点渺小的东西,放弃了整个漫长而珍贵的生命,放弃了美好的那些存在,实在令人惋惜。

三、有情有义,深陷泥泞,心里有光,“婊子无情”已经是过去式了

战士救下的男孩浦生,无力继续把他带在身边守护,就将他交托给烟花女们,一直到男孩死去,都是这群女人在照顾他,给他温暖,让他“走”得没有一丝寒冷。

浦生

豆蔻觉得浦生像极了自己的弟弟,所以对他格外疼爱,平时的照料更是细心,因为觉得他可怜,在浦生快要不行的时候,豆蔻跑出了教堂的保护圈,和好友香兰一起到翠禧楼拿琵琶弦,想给浦生弹一曲《秦淮景》,希望男孩一路走好,没想到,遭遇了日本人的戕害,再也弹不了琵琶。染血的琵琶弦,轻如鸿毛,也重如泰山,因为琴弦里饱含厚重的情义。

血染琵琶弦

香兰和豆蔻一起回翠禧楼取东西,没想到逃跑过程中不幸被子弹击中,可就算倒地疼痛不止,也没忘记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拖延住日军,给豆蔻争取逃跑的时间,使劲抓住日军的腿不放。这种生命爆发出的毅力让人惊叹,烟花女也是有情有义的,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不会因为身份地位而有动摇。

香兰拖住日军

日军要女学生们在庆功宴上唱歌,明显居心不良,面对未知的命运,女学生们绝望到想要自杀。

玉墨说:“只要我们能活着回来,就能凑合着活下去。这种事让那些小女娃怎么对付啊?就算她们活着回来了,还活得成吗?别人骂我们的诗,我们当然要记住了,要我说,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改一改这自古以来的骂名。”

这群不被看好的烟花女,在关键时挺身而出,选择牺牲自己,挽救了十几个女娃的生命。“商女不知亡国恨”?非也,她们太明白家国之恨了,也太明白人性,因为明白,所以不忍心让这些小女娃们经历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她们愿意用自己的“残破之躯”,换女孩们活下去的机会。这群女人,生命的韧性早已被淬炼过,正如玉墨说的:“只要我们能活着回来,就能凑合活下去”,她们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坚强,所以坚定。

烟花女誓为女学生们牺牲

四、女子当如“金陵十三钗”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单纯漂亮不算美,令人愉悦才是美。我想,这群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就是美的代表。她们外表精致,时刻注意自己的外在修饰,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她们乐观坚强,在乱世立起自己的丰碑,在安全的时候,尽情享受生活的美,用潇洒的态度在多变的世界,体面地活着。她们有情有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果敢坚决,对待同胞好友,真心相护。

虽然平时爱耍嘴皮子,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不过是性格中的一小部分,何况她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耍耍嘴皮子,无非就是互相逗趣,打发无聊的时间,让生活有一点生气。

女子当如这“金陵十三钗”,有自己的性格,外在修饰取悦自己,悦纳他人,内在修养让自己成为自己,心怀家国,有情有义,丢什么都不丢掉自己身上的“气”,保持乐观的心情,面对再艰难困境也能轻松调侃,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只要还能笑,就还没有输。我们能够成为谁,不是由别人来定义的,而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就算经历过痛苦和摧残又怎么样?只要自己足够勇敢和坚强,就能够推翻“原生家庭”的定论,书写自己的篇章,在这群“金陵十三钗”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人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洒脱的美,面对困境依然笑容灿烂,仿佛没有被伤害过,这种力量,能让人挺拔生长,永远向着光亮。

女子当如“金陵十三钗”,外表精致,心里有爱,眼里有光。愿你我都能在浊世活得漂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子当如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