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啊,让我来,唱一首秦淮景呀,细细呀,道道来,唱给诸公听。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瞻园里,堂阔宇深。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秦淮景》
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之日。次日,五万日军入城,废墟中的六朝古都,就此沦为这支野兽军团的肉食餐厅。从这天起,日本军人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的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的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对于年的南京,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容忘却的灼痛。要将沉重的历史题材摆上大屏幕,很多导演都会采用了黑白摄影。《金陵十三钗》那一抹色彩在教堂的大花窗隐隐透出,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讲述的就是日军入城后三天三夜发生在地狱般的南京城里,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不是迄今为止中国作家创作的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最悲怆、最高贵的故事,那就一定是最离奇、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严歌苓以往的小说,喜欢以大历史为背景书写极端困境下的女性传奇,而向以故事短板为国人所诟病的导演张艺谋,则选择了严歌苓的小说。
一颗子弹穿破教堂五彩斑斓的玻璃窗,像从花圈中钻出几粒遍体荧光的水钻;从窗户望出去,一群妖娆多姿、身着旗袍的妓女谈笑风生地涌入,而且从少女书娟的视角望去,俨然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13岁的维利图眼中看到的玛莲娜一般。
玉墨是十三钗里最出彩的女子,优雅,美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也是那里最知书达理的女子了,领导着其他女子们,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刚开始时面对着保家卫国拼死杀敌的中国军人,非但没有感激,反而是恶语相向。
可后来,后来她们缩在地窖里听着楼上的尖叫时,她们的表情和沉默其实是表现了她们内心的煎熬的。然后女孩子们受到惊吓回来的时候,她们那一句句故显冷漠实为关心的话语,虽仍旧是粗野如前,却表现了她们的淳朴天性。
“我们替你们去,替姐姐好好活。”剩下的十二位妓女与男扮女装的乔治踏上了赴宴之路。明知可能赴死,还是替一群女学生赴了日本军人设的局。为他人放弃生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妓女们与女学生有矛盾有冲突,也有互相救护。妓女们为了女学生舍弃生命,一步步的心理历程诠释得很清楚,没有让人有那种矫揉造作之感。除了人性中善的一部分压倒了恐惧,更多的是虽沦落风尘,尝尽世间疾苦,骨子里的侠义精神却一直没变。
乱世之中,谁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多活一天是不是生命就多了24小时,能用命去拼的,只是为了一份希望,用简单的“交换”实在概括不了。生命本来就没有分贵贱,神父在最后一夜也依然在挣扎,他说众生平等,是要选择女孩还是女人。乔治说必须这么做,但他大概也不知道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在死亡和比死亡更恐怖的折磨面前,谁又比谁更值得活着,这个问题谁又能回答呢。生死之间本来就只有一线希望,哪怕现在是所谓的和平年代,每天依然上演着悲惨世界,个人的命运放在历史中看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可跟所有的永恒比起来,仅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