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里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朱自清散文《南京》
半个多世纪,有的将近一个世纪的老建筑,大多西洋风格:八面体的钟楼,记载着被迫打开国门的屈辱;爱奥尼亚式巨柱撑起的是外强的凛凛威风;也有与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馆同出于中国建筑设计师之手,突出中国传统古建特色,方正对称的楼宇,也一样不失庄严和奢华;还有秉承欧美装饰主义风格,把整个楼宇建成了一架正在演奏的手风琴……
逛南京,不经意之间,你就能与这些老银行建筑擦肩而过。
这些老建筑,有的曾经是银行而现在不是;有的曾经不是银行后来是,而现在又不是……但无论如何,它们如今依然矗立在南京,或最繁华的商贸中心新街口,或即将重新修缮打造的大马路历史街区,让人忍不住去摩挲、凭吊或悠然遐想……
1
江边大马路上曾经的“金陵关”——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江边大马路上的“金陵关”瓦希里摄
下关江边路与大马路的交叉口,越过老客运站候船室,巷口就是一座气势非凡的楼宇:平面呈“凸”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半地下室一层,中间有六根巨大的爱奥尼亚巨柱直达二楼,顶部有一个八面体的钟楼,四面开窗。主楼基座为花岗岩,墙壁为水刷石面;一层为拱形窗,二、三层为长方形窗。整个建筑给人以凝重、豪华、壮观之感,代表了晚清时期下关开埠后人们对建筑艺术的高度追求。
这便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其主楼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与宽阔的江边路相比,大马路如今只是一个小街巷,可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却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民间一直把大马路与夫子庙相提并论,称“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年,南京被列强强行打开国门,西方经济文化迅速渗透。随着下关江边码头逐步修筑,并逐渐林立,中外海轮穿梭泊港,紧邻江岸的一些地段便日益兴盛起来。
民国年间,下关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商埠街、永宁街、惠民桥一带百业云集,商家鳞次栉比,成为南京城北最繁华的街市。大马路至今尚存的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大楼、江苏省邮政大楼、庆华鞋帽洋货炒庄、大西洋钟表眼镜公司等旧址都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其中,我们今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