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楼梦》里的众多小人物,很多读者可能立刻会想到那个喝醉酒后就当众怒骂的焦大。的确,焦大这个人物,身份低微,前八十回里出场仅仅一回。然而,就是在第七回里面唯一一次出场和醉骂,一直让我觉得惊心动魄,因此思索良久才提笔写有关这个人物的文章。
我们不妨一起先回忆一下原著当中通过尤氏之口点出了焦大的来历。《红楼梦》第七回:尤氏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尿: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的好酒,喝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以后不用派他差使,只当他是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焦大在宁国府属于最老的仆人之一,曾经救过宁国公的性命,资格老、功劳大。不过呢,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给焦大的待遇很好,府里上上下下对焦大也很客气;然而宁国公去世以后,焦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只能做一些粗使的差事,比如第七回描述的场景:明明天已经很晚了,宁国府也不缺仆人,但偏偏这个晚间送人的差事就交给了焦大去办。焦大则心存不满,常常借酒消愁却又愁上加愁,只得又借着酒劲骂人以排解心中的不满。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发泄的:“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这寥寥几句,概括了焦大的一生,也道出了他长久埋藏于心的愤愤不平。脂砚斋点评说:“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然而,这还只是发发牢骚。曹雪芹倾尽一生心血又经反复删改著成《红楼梦》,笔下的人物都负有自己的使命。就是焦大这样一个人,看似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已经无关轻重了,却在这第七回,也是他唯一出场的一回,揭开了宁荣二府里惊天的大秘密。
原著里紧接着写道: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纵观《红楼梦》前六回,只有第四回算是写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贾雨村断案时徇情枉法,帮薛蟠脱了罪而草草应付了冯渊一家,其他几回写的不过就是一些家族琐事。第七回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事,到了快收尾时,突然让焦大一骂,当着众人的面揭开了宁国府的腌臜现状:不仅只知挥霍、不务正业,甚至骄奢淫逸、罔顾伦理道德。整个宁国府上下,公公和儿媳的关系,只有贾珍和秦可卿——焦大骂的就是贾珍毫无廉耻,与自己的儿媳妇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大家还记不记得:秦可卿死后,本来最难过的人应该是贾蓉,可是很奇怪,贾珍“哭得泪人一样”,到处跟人说自己的儿媳要比儿子强上百倍,说完了又忍不住大哭,甚至还表达出要替儿媳去死的想法。可是,贾珍的父亲贾敬去世以后,贾珍忙着晚上开赌局、同时还不忘了调戏尤氏姐妹。而“养小叔子”一事应该是发生在荣国府,究竟具体指的是谁历来有争议,将来我们有机会另文叙述。可见,宁荣二府祖上传下的基业到了这时,因为后代子孙的不珍惜与不作为,已经开始走向衰败了。
我在之前写冷子兴的文章里提到过,贾雨村从古董商人冷子兴口中得知:“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焦大夜间这一场醉骂,不仅仅让宁荣二府的主子们心惊肉跳,也让读者不由得回味前几回里描绘过的繁荣场景是否已经有了落败的苗头。同样的,曹雪芹还是借着冷子兴的口向读者透露了贾敬和贾珍的为人:“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而回头看看,宁国公在焦大的陪伴下出生入死、浴血征战,才换来了这样一份家业;焦大又亲眼看着宁国公辛苦挣来的一切在子孙手里渐渐败落,他心生不满的根源除了不被善待,还有一点是在于对贾家这些子孙的“怒其不争”。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物,他就是《儒林外史》里面品行文章为“当今第一人”的杜仪杜少卿。对杜少卿的评价,有人赞他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也有人贬他为“杜家第一个败类”。在这里我们不做详细分析,只讲其中一个例子:杜少卿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一直非常敬重,娄老爹上了年纪以后,杜少卿每天早晚亲自服侍他。在娄老爹去世后,杜少卿亲自前往陶红镇祭拜,丝毫不因身份而对其有所轻视。这样一对比,《红楼梦》里焦大的境遇就更加令人同情了。尽管他确实有些倚老卖老,但远不至于“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鲁迅先生在点评焦大时也曾说过:“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对第七回,脂砚斋有一句总评:“焦大之,伏可卿至死。”民间流传的《红楼梦》手稿里保留着秦可卿魂丧天香楼的情节,通行版本和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的秦可卿则是生病而死。无论是哪一种结局,焦大醉骂,都让秦可卿陷入了无助和恐惧,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人世。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之一的秦可卿,曹雪芹为她写下的判词是: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结合判词的线索,我们便不难得知:秦可卿的死亡是贾家衰落的序幕,而这一序幕正是由焦大这个“小人物”亲口揭开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红楼梦》第七回里,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到底是你们没主意,何不远远地打发他到庄子上去就完了!”关于这一处,甲戌本有一条脂批说:“这是为后协理宁国伏线。”而在第十三回里,王熙凤得到了协理宁国府的大权,结合那条脂批细细思索,王熙凤很可能是趁着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实践了自己当初说的那句话,把焦大远远地发配到了贾府的偏僻农庄里去了,自此应该再无音信。
如果焦大的结局是流落至此,那么再想想贾家众人未来的境遇,贾府被抄、众人流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结合那一句脂批“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焦大的出场便预示了散场,惊心动魄的未来就藏在开篇不久的第七回里;所有人物的命运多舛看似暗藏玄机,实则早已昭告天下。想到了这些细节,不免更加钦佩曹雪芹的功力之深厚,也难怪《红楼梦》流传至今却无人能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