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陵十三钗商女也知亡国恨,教堂绝
TUhjnbcbe - 2025/3/15 18:29:00

这部影片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多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日军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该片主要讲述了日军侵略南京,对女学生侮辱,对中国百姓的残酷。而最终秦淮河的女人们牺牲自己来换取女学生的生命,表达了她们无畏与善良的一面。

一个民族在受伤之后,最该看到的是希望,是我们曾经奋力走出伤痛的努力,是我们骨子里的不服输,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骄傲。而不是无数次灾难的重现。就像是电影里关于豆蔻的死一样,所有的人都猜得到,可所有的人又都需要那样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时候,有些事,不知道要比知道了好得多。而即便知道了,可能也会宁愿自己不知道。毕竟,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是的,过去了。

我们需要从这部电影中习得的,不是那苦难带给我们的仇恨。王尔德说过:仇恨,以心智论是永恒的否定,以感情论,是萎缩退化的一种形式,它消灭一切,除了自己。我们需要从中学到的,该是如何为人,是如何不愧为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有着怎样的过去。在和平年代,你有没有对不起谁。而这样的战争年代,民族大义面前,你又是作出了什么选择。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帮过谁,那么你有没有害过谁?就像是电影中的书娟在危难关头,把鬼子从秦淮女子藏身的地窖处引开。那一个小小的细节,包含的不仅仅是女孩的智慧,更是为人最基本的原则,不可损人利己,更何况是损人不利己。总之,那个小小的举动,是落难民族间深情地体现:不论我多讨厌你们,但内心里总归还是明白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必须相互依赖,保护彼此。这种中国人同心同力面对侵略者的主题是真感人。

在《金陵十三钗》中,色彩的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该影片无论是服饰还是背景大多数以暗色为主,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压抑,是对人们面对战争恐惧心理和额内心情感的表达。然而在影片中,只有秦淮河的女人的服饰是鲜艳的,明亮的,这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服饰的艳丽为影片结尾秦淮河的女子们的无私奉献做了铺垫。此外,巧妙地镜头应用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感。影片的一开始描述了一个战争场面,一直维持了很长时间,摇晃的镜头使影片显得非常真实,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外音是该部影片的另一种大亮点,本片以第一人称的画外音贯穿全片,增添了本片的现实感。另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那秦淮河的女人决定牺牲自己时的情节,学生们拿出自己平时不舍得穿的衣服给她们换上,看不惯对方的人开始接受对方,敞开心扉,互赠礼物,那幕的羞愧、不舍与无畏,感人肺腑。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陵十三钗商女也知亡国恨,教堂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