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诗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01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02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⑥簪缨(zān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03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04赏析
这首词以雄浑的笔触,苍凉的情调,抒发登高纵目时忧伤国事的沉痛感情。
上片着重写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我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望清秋时节的景色。“倚清秋”三字,虽写的是在深秋时倚栏极目的一般情况,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深沉的感触。因为作者是在“靖康之乱”不久这个特定时刻来“倚清秋”的,因此就含有时代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使词的意境投下了一层悲凉、清冷的阴影,为下面抒情奠定了基调。
接着写在城楼上所看到的自然景物:“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依山的夕阳映照着万里辽阔的大地,一泻千里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一个“垂”字,生动地描述了金红的夕阳在宽广奔腾的江面快要落水时的壮丽景象。寥寥九字,组成了一轴长江日落的优美画卷。行文虽然豪壮,笔底却含悲情。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