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金陵十二钗,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根据这些女子的地位和身份,还分成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根据红楼梦的各种批语和伏笔来看,八十回之后应该还有一个情榜。庚辰本第十九回的批语中有提及: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甲戌本第八回的批语里也说: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由此可见,情榜的确是存在的。而按照故事前后对应的关系来看,金陵十二钗的排名和遗失的八十回之后的情榜排名应该是相对应的。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第一,贾元春排名第三。林黛玉和薛宝钗为双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全书最重要的感情线就是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但比较奇怪的是,贾元春仅仅正式出场一次,自从省亲之后,基本都是作为背景人物出现的。但她在十二钗正册里的排名却仅次于黛钗二人,与此对应的,她在情榜的排名应该也是第三名。那么为何元春仅出场一次,但她的排名会如此靠前呢?
其实关于十二钗的排名,历来有很多争议,但既然作者选择这样排名,必定有他的考量和安排。贾元春排名第三,绝对不是作者随意安排的,这里有更深层的意义。
首先,贾元春是正册上榜的十二个女子中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的一个,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一场浩大的省亲,不仅奠定了贾元春在家族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进入皇宫后女子的高贵。全书中,耗费金钱最多,排场最大,家族感觉最荣耀的一次,就是贾元春晋升封妃,然后回家的省亲的时候。此时的元春,是贾府所有女子的巅峰,连贾母都要向她行国礼,所以,元春排名第三,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尊贵的身份。
其次,贾元春虽然出场不多,但对贾府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她的一些决策也直接影响宝黛钗三人的命运结局。众所周知,贾演和贾源两兄弟,在创立了宁荣二国公府之后,经过三代人的消耗,到贾宝玉这一代就只剩了一个空架子。贾府在皇宫中的靠山越来越少,元春在后期充当了家族的一大靠山。也就是说,贾府后来的命脉和元春息息相关。把元春排第三位,也是因为她的确对贾家很重要,重要到握着贾家的命脉。
元春不仅对家族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决定也直接影响了宝黛钗三人的婚姻。元春省亲后,她所赠的礼物只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一样,元春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授意让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在元春赠送礼物之后,林黛玉就非常有预感的说过:“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正是元春这个决定,让金玉良缘完胜了木石前盟。因此把元春排在黛玉和宝钗后面非常合理,因为元春的决策直接影响了黛钗二人的命运。
最后,元春是家族的功臣,是家族后期的顶梁柱,是挽救家族的巾帼英雄。贾府以武起家,帮先皇打下天下。而在国家不需要战争,进入和平时期后,贾家也在努力向文官转型。但族中人没有一个转型成功的人,只有一个贾敬考中了进士,半路还出家了。到贾琏、贾宝玉以及下一辈的贾蓉、贾蔷这里,家族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淡,更多的都是风花雪月,沉迷在奢华和享乐中。
贾府在这样的颓废进展中,衰败是迟早的事,家族看不到任何希望。元春正是在家族这样的危难中挺身而出,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力挽狂澜。因为我们都知道,元春被封妃其实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这种突然的发迹必然伴随着风险和赌注。从元春的判词和曲子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元春后期的处境非常凄惨,又是在梦里呼喊爹娘,又是虎兕相逢的绝境。
这一系列的恶果必然跟她的突然封妃有很大关系。而元春肯不顾危险迈出这一步,必然是把振兴家族的重任背在了肩上。省亲时她哭着对家人说,皇宫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能展露头角,元春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家族男儿都指望不上,家族命运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元春突出重围,为家族挣来了史无前例的荣耀。虽然这荣耀如流星划过般短暂,但元春的确是为家族的败落争取了最后的努力,并且的确是让内囊空虚的贾府又重新容颜焕发了一次,延缓了家族败落的速度。
因此元春虽然仅出场一次,但她的功劳不可小觑,她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她对宝黛钗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黛钗冠双首,黛玉为情情,宝钗为无情,而元春为情尊。不论从家族利益方面考虑,还是从十二钗女子的个人能力方面考虑,贾元春都应该排在前面,而且仅次于主角黛钗,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