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了杭州吴山上有“有美堂遗址”,但是一直没找到。同时心中也有疑惑,以前看书时看到过“有美堂”是在杭州府治内的,怎么会到吴山上呢?
吴山上有个“有美亭”,年初时同学相约吴山,就看到过,写过一篇文章。“有美亭”六柱单檐塔形攒顶,掩映在绿荫之下。这座亭的楹联:“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查了一下是出自北宋蔡襄写的“重阳日有美堂南望”。
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北宋治平二年(),蔡襄出知杭州,蔡市长九月重阳日登吴山,到“有美堂”喝酒赏景后,吟诗一首:“越邑吴封绣错分,华堂繁吹半空闻。山峰高下抽青笋,江水东西卧白云。菊蕊芬芳初应节,松林照耀欲迎曛。州人不见归时醉,未擬风流待使君。”
我们跟随陶老师,登吴山,穿石径,走过“浙江省山东商会”楼(过去的太岁庙),去看“有美堂遗址”。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有人领路,绝对不会进去寻找的。
终于看到了“有美堂遗址”介绍牌,确定了有美堂的具体方位,如此才能把看到的故事与周围环境、历史时代衔接起来:梅挚(-)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他为官清正廉洁,光明磊落,公忠体国,从不阿附权宦,敢于直言进谏,而且才智敏捷,博学多闻,深得人心。宋仁宗曾褒奖他“言事有体”,特别是嘉祐二年(),梅挚出任杭州知州,宋仁宗亲自为他作诗、饯行,诗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这一句。
得到皇上的勉励,让梅挚很激动。到杭州后,梅挚先给杭州州治(今杭州凤凰山下)衙署内的一座建筑命名为“有美堂”。还意犹未尽,干脆根据诗意在吴山上建了一座“有美堂”,以揽湖山之胜。站在有美堂的楼上,面向东南,浩瀚的钱塘江就在眼前,能看见舟楫在穿行;面向西北,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梅挚想楼美还得有文章来赞美,便请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出手写一篇。
离“有美堂遗址”介绍牌不远,真的有块石碑,碑之正面刻有欧阳修线刻像,上面简单地介绍了欧阳修当时的官衔与文学上的地位,他写了《有美堂记》使吴山“有美堂”名扬天下。实际上欧阳修并没有来过杭州,更没见过“有美堂”,而且仁宗皇帝送梅挚的诗又等于给杭州定性了。梅挚向欧阳修请求了六、七次,直至梅挚调任金陵后,还继续发出请求。
欧阳修终于答应撰文了,他从仁宗皇帝认定的“东南第一州”入手,用金陵和杭州两个地方作对比,金陵城战后残破,而杭州城纳土归宋,和平统一。杭州城人居建筑如此华丽,山水风景绝美,而且百姓富裕安乐,四海舟船往来。可见,杭州城美,才有“有美堂”美。它们美的背后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
石碑旁的老物件这块石碑的背后,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蔡襄为之书丹。在碑文中被欧阳修称赞为“清慎好学”梅挚,大概也在碑成的同一年过世。往事越千年,有美堂与蔡襄书《有美堂记》碑文早已毁没。今人为纪念这段历史,留存北宋皇帝与大臣们对杭州这座城的赞美,在“有美堂”遗址前立欧阳修《有美堂记》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