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朱永昌代沟
TUhjnbcbe - 2021/1/23 4:44:00
白癜风危害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3/6326476.html
代沟

朱永昌

代沟是指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还有长辈与孙辈之间的差异。由于年龄的差距,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客观环境及所接受的文化和传统教育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家庭及个人的认识也大不相同,产生的代沟也就客观存在了。代沟现象不是中国的“专利”,外国人同样也是有代沟的,例如:我们都很喜欢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国很流行。我们本来都认为俄罗斯人肯定喜欢和熟悉。可是我年到俄罗斯旅游,我通过导游和亲自与会说汉语的年轻人聊天。我问:“俄罗斯人,是否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可是他们说“不知道,”也有年轻人说“我们不住在郊外,我们住莫斯科市中心。”我又向俄罗斯老人打听,他们说“几十年前的老歌,老人们都会唱。”这个说明不同年代的人,兴趣爱好肯定不一样,社会是在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代沟存在是很正常现象。不同年代岀生的人,所经历的条件,留下的时代烙印不同,如年龄在70岁左右一代人,他们经历过物质资源不丰富和三年困难的时期,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重,物质生活质量差,还有穷怕的感觉。当然这代有一种勤俭持家,不随便浪费的一代人,衣服只要能穿就不会轻易买新的,冷天的穿着多考虑温度保暖,很少考虑风度。家里有吃的能填饱肚子就行,也不会随便下馆子或点外卖,家里的东西再旧,只要能凑合使用,也不随便抛弃再添置新的。而年轻一代人就不同了,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生活。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上代人连温饱都很难那个经历。他们的住房等都是父母提供的,有困难只管往父母伸手。衣服不断换新款,甚至买回来的新衣服稍微不满意,连商标还未剪呢就扔掉了。消费观点不一样,穿着讲究品牌时髦。老人看不惯浪费而心痛。再如:老人喜欢听歌唱家的演唱,年轻人喜欢当追星族,那怕二三千元的演唱会门票,眼都不眨一下,照看不误。老人们虽然能有消费能力,但是连30元一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子女,难得探亲假回家,吃饭去餐馆,玩KTV,泡完网吧住宾馆,父母听说子女回家探亲,高兴的安排干干净净床上用品,他们不感兴趣住,难道父母没有想法吗?还有一个家庭,父母年迈想早点抱孙子,也是人之常情的事。可是小二口恰恰“开价”了,不给万,我们暂时不想要孩子。如此“啃老”真是““打着公鸡要下蛋,真是蛮不讲理。”这个就不是简单的代沟了。当然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上辈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辈子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但客观上很难消除代沟存在。当然长辈也有时有不妥之处,有时子女难得高兴回家,长辈来个韶的不息,像个给子女“上*治课似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晚辈。结果儿女虽然人回来了,但很难勾通,虽然不敢顶撞,但烦躁的不得了。结果正如有人形容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面对面坐着却在玩各自的手机”来软抗。本来小两口有了小孩应该自己带才是,长辈只是协助。现在好了“真是多一怪,生了小孩婆婆带”。奶奶带有时矛盾多,有时吃力不讨好。代沟,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代沟是一种心理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代沟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顺畅和相处的和谐。面对代沟,做为晚辈子女,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要和父母多沟通,父母养大自己一生很不容易,最要紧的是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尽量孝顺一点,长辈一般都是爱子女的,不会为难晚辈的,当子女的如何孝顺?当然多在“顺”字上下功夫,不要直接顶撞,平心静气的说出你的观点,并客观的肯定父母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求同存异,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换位思考,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才能和谐的沟通。这是消除代沟最好的办法。作为长辈也要理解年轻人,他们所处时代不同,信息化时代,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辈要把晚辈当“朋友”来相处,尊重他们生活方式,同样也是要换位思考。尽量拉近距离,不能随意“发号施令。”在他们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要鼎力相助,尽量做好后勤保障多岀力。坚决不能有,付出就一定有对等的回报想法,回报的希望值不宜太高。培养下一代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成功了也是对自己一种安慰,他们事业有成,也是自己一生的荣耀!也有很多家庭,他们特别有智慧,在处理代沟问题上很成功。他们尊老爱幼,他们之间不但没有隔阂,而且很融洽,一大家人和睦相处,根本问题都能互相理解。凡是和谐家庭,其乐融融,矛盾少,主要是有一套高人一等超群的智慧填平代沟。作者简介

朱永昌,74岁,老南京人,纺织企业退休职工,浦口区作协会员,中国风蓝墨轩文学会会员,退休后平时爱好捕捉社会热点,宣传正能量。医院浦口分院行风监督员。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南京水上运输工作史,退休后爱好中外旅游,平时还爱好写回忆录和生活小常识。作品多次被《老山》杂志《南京史志》杂志《浦口文艺》杂志《江城诗社》杂志和《金陵晚报》《中国风文学网》《今日作家》《苏北文学》《新长江文学》《北京文学传媒》《天下文摘精选》《新时代文学社》《医院内刊》采用。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来稿内容含作者简介要字以上方可加注原创,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4.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永昌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