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ldquo老南京rdquo画
TUhjnbcbe - 2021/3/8 23:54:00
一个“老南京”画画人的艺术转身作者│大春

最近,熟悉蒋维才的人都发现,他的画风转了。由过去的西画(油画、水粉画、钢笔素描等)表现形式,转向了中国画的水墨形式。一幅幅具有独特画风和表现气息的水墨画作品,不断在朋友圈出现,在引起朋友们惊喜的同时,也得到画界同行的认可和赞许。

其实,历经几十年的美术生涯,蒋维才在西画上已经功底厚实,硕果累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有近4千幅新闻漫画及美术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发表;《要评定职称了》、《个个是好汉》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全国和省级新闻漫画赛奖章及被收藏;人民日报副刊曾专门为其《老南京新故事》新闻漫画开设栏目连载。

此外,蒋维才还独自策划并和有关部门举办过《世博会“热”漫记》、《反腐倡廉》、《金融幽默》等全国漫画大赛活动并出专辑。其中,《世博会“热”漫记》获得第五届全国新闻报刊优秀漫画专版银奖,《全国反腐倡廉漫画大赛》获得第六届全国新闻报刊优秀漫画专版银奖。江苏省少儿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先后邀请其为《保护明天》丛书、《金陵成语故事》丛书、《四季养生》丛书等创作古风艺术插图和配图。年,蒋维才画的《秦淮大杂院》的漫画连载还被收录在江苏出版社的《滑稽先生》刊物中出版发行。由于其漫画作品的成就及影响力,蒋维才被收录进《中国漫画千家集》。

按我的想法,早已置身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的他,应当已是成名成家,到了乐享其成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转画风呢?

面对我的不解,蒋维才说,长期搞西画与本人的工作职业密切相关,新闻宣传、报纸美编更多的会要求用西画形式来表现,但人不可能工作一辈子,所以从年底起,开始向中国画的水墨形式转变。他说,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老南京”的生活习俗有深厚感情,这些东西,用传统的水墨形式来表现,效果会更好。

↑蒋维才在美国华盛顿留影

当然,艺术转身也不是我们调个头那么简单。蒋维才说,即便有再高的西画造型能力,即便有再强的色彩运用能力,如果不对中国画有一番源自心底的“研读”和认识,也只能是换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已,这样的转变是没有根基的“花拳”做秀。为此,蒋维才在网上通过高价淘来了《中国画传统线描资料》画册丛书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画范畴的范本丛书及画册,认真钻研。

一段时间,蒋维才完全沉湎于中国书画的“揣摩”历程里。“陈老莲”的怪诞恣肆、“任渭长”的方圆相宜、“任伯年”的铁线刚柔等;“石涛”、“吴昌硕”、“*宾虹”等一代大师的画语高论,以及“王羲之”、“赵孟頫”、“欧阳询”等书法的体验,都让蒋维才由心感悟……短时间内,海量的临摹、阅读、习帖,使刚刚艺术转身的蒋维才受益匪浅,或许是“饥渴”般的饕餮于“恶补”之间,一度时间,蒋维才家的边边角角都堆满了练习和涂鸦后的毛边纸和宣纸。上门收购废品的人曾好奇的问:“你家在开画画培训班啊?”

谈及艺术,很多人都喜欢问出自何门何派?蒋维才说,他一生喜爱画画,画到踏入中国美协的门槛,并没有专门盯住一个老师指导。他说,自己过去画油画就大量的投入大自然写生或临摹前苏联的油画,没事就呆看“梵高”、“莫奈”、“高更”等印象派艺术,从中感悟;今天画中国画,也没有膜拜恩师,只是大量的翻阅“心仪”大师的作品,多和心中的高人交流,寻找与自己方向相切合的精品不断“揣摩”。

在学画方面,蒋维才也有独特见解。他说,艺术门槛本无定式,如果眼光只盯住一个人的艺术方式,无疑会形成“模块”般的“复制”艺术,古人也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齐白石大师也为此曰道“似我者死”,是有其道理的。蒋维才说,鉴于此,我的从艺之道就是一个模式——“读师”。他说,“拜师”不如“读师”。“读师”可以放开眼界,就像养生一样,只是按一个人的模式吃最好的精华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养生。

他认为,“百花齐放”的内涵就是倡导“独树一帜”,为此还特意请人为自己今天的国画作品刻制了两枚闲章——即“独往”和“抱拙”。

附:蒋维才部分画作鉴赏

蒋维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新闻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会长等。毕业于南京市工业大学艺术系,曾供职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局,担任过设计、统筹南京夫子庙灯会的布局和票面设计工作,年调入南京日报并参与创办《金陵晚报》兼任美术编辑和专刊责任编辑,现为南京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主任编辑。

原创作品,欢迎朋友圈分享转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ldquo老南京rdquo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