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媒体媒体融合步入30时代
TUhjnbcbe - 2021/4/16 22:57: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编者按

媒体融合这场触及媒体基因的“革命”,行至当下,是否能衍生出面向未来之路?展望未来,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共享经济,用户生态,大数据、AR\VR的快迭代的大背景下,面对赢者通吃、降维打击、跨界打劫,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存量与增量之间如何平衡;年的媒体将是一番什么景象?未来的机会点在哪里?时间窗口期还有多长?

于年8月18日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立足于CTR、CSM20年服务中国媒体、洞察中国消费者的累积优势,汇聚国内外近百位学界、媒体界、互联网界、市场研究界的学者、专家、操盘手,对媒体融合的路径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

至此媒体融合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撰稿,从业界和学界的不同视角,就“媒体”展开各自的思考与想象,进行洞察和思考。从今天开始,

德外5号将陆续发布各位专家的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

江飞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金陵晚报总编辑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媒介社会的演变重构,我们对媒体融合的认知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和丰富,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媒体融合的1.0时期,更多注重于媒介终端的聚合,通过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方式,实现不同介质的共振效应。眼下的2.0时期,强调基于用户标签的内容分发,借力社交平台的互动,生发立体式的传播效果。年前后,媒体融合应该进入3.0时代,构建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媒体生态圈,完成用户、终端、内容、服务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年,我们将置身于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万物皆媒,互联互通。

5G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媒介生态,时空和环境对传播、交往的制约几乎消融。移动终端的家族里,智能手机不再独享宠爱,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贵大行其道,传统视野中的许多普通物品都会嵌入媒介的功能。于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及时,媒体终端区隔难解、移动互联不够流畅的障碍已被粉碎。媒体融合如鱼得水,进入自如、本真的状态,不仅促进高效的连接,而且突显人际传播的意义。人与人之间更为自主的交互与连接,将改变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成为共同体生成和维系的动力,并且重构社会动员和社会交往的规则。媒体融合在更高水准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重塑以社交和人际传播为核心的传媒生态,内生媒介化社会运行的逻辑。

跨入媒体融合3.0时代,作为用户的人真正成为融合的主体。

在万物互联的巨网中,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被夷平,机构的话语霸权荡然无存,每个个体都是媒体融合的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利益等因素,发起、参与、认同、拒绝任何一次传播和互动。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用户接受信息、参与互动不再是被动式,而是呈现充分的自主意识。虽然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开始用算法来勾勒用户的个性化标签,然后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依然是在批量化生产的基础上,寻找与之匹配的内容和服务,没有完全摆脱单向传递的印记。而今后三四年内,大数据有望彻底改变内容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定制和交互成为核心的要素。每个个体对内容的趣味和传播的轨迹,会自动转化为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确定内容产品生产和分发的对应标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参与到传播的链条之中,成为内容创造的“合伙人”,这种体验和感受又积淀为新一轮再生产的数据参考。

内容依旧是媒体融合的入口,但其表现形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因为介质相异,以往不同媒体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会有所侧重。但未来几年后技术的进步会继续熔化这种区隔,所有的媒体都转身为内容服务商,不再有产品形态上的不同,只存在目标用户群的差异。其实能够生存的媒体一定是融媒体,超越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相对狭隘的功能定位,可以兼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形态的制作能力,推出的产品也会彻底打破眼下惯性的边界,呈现多元形态的高度融合。视频将成为未来主流的信息传输方式,与文字、图片等共构生动、直观的可视化传播语境。直播和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普及的门槛大为降低,成为继图片之后的新的大众化的媒介手段,全景视频、沉浸式观看将成为日常化的内容产品。媒体融合能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即时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场景要素进一步强化用户的选择权重,倒逼产品的生产与用户的生活情境有机融合。媒体融合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媒体融合步入3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