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当夏紫薇遇上夏雨荷
TUhjnbcbe - 2021/8/5 5:52:00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深圳·南京(▲点击图片欣赏深圳「夏紫薇」)7月8日,深圳发布推送的文章中出现了「夏紫薇」。(▲点击图片欣赏南京「夏雨荷」)细心的网友发现,就在同一天,南京发布推送的文章中出现了「夏雨荷」。一个美丽的「巧合」,让南京的「夏雨荷」,与千里之外深圳的「夏紫薇」遥相呼应。当「夏紫薇」遇上「夏雨荷」,当深圳遇上南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一方水土一方人气质,是城市的精气神。深圳与南京,大抵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深圳,改革试验田,先行示范区;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当然,我们无法用简单的词汇定义一个城市,却能在城市的剪影中瞥见一二。▲雪后的鸡鸣寺·南京图源:Unsplash▲春笋大厦·深圳图源:Unsplash南京,是一座在历史上高耸着的城池。这里的山水诗意,最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沉浮,古往今来,承载着无数文人骚客的古风遗韵。▲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图源:南京发布李白曾赋诗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长江东流,奔腾而去,横亘整座城市,与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一起,升腾起一壶氤氲水烟。▲秦淮河桃叶渡风光图源: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南京图源:

小飞「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若是入夜泛舟秦淮河上,看着过往的船只和岸边的光影,耳边仿佛传来轻拢慢捻的琵琶声,这是穿越时光的历史余波。六朝古都的帝王之气,将厚重的历史不停摩挲,杂糅出一片“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江南朦胧之景。▲春日里的牛首山·南京▲秋日里的栖霞山·南京图源:南京栖霞山「春牛首,秋栖霞」有着“石头城”之称的南京,可谓虎踞龙盘。南京城内,钟山、紫金山、牛首山、栖霞山、将*山……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玄武湖、秦淮河等河湖萦绕其中,勾勒出一幅山川河湖相互交融的和谐画面。▲日暮*昏·南京图源:Unsplash作为滨海城市,与南京的朦胧氤氲的城市气质不同,深圳的山水之景,则与城市结合地更为紧密。▲塘朗山远眺南山区·深圳▲城景交融·深圳深圳与南京,都以丘陵地带为主,但在深圳,只要寻一高处远眺,便很容易将城市的海岸线收入眼底,俯瞰近在咫尺的摩天大楼与青翠欲滴的山脉相映成趣。▲梧桐山·深圳图源:美丽深圳梧桐山、塘朗山、梅沙尖、七娘山……连绵起伏的山脉,蜿蜒的碧道,那是属于深圳的山海连城。▲大鹏新区的海景·深圳▲深圳湾的鸟·深圳正如南京与长江相依相生,对于深圳而言,海洋文化也是城市气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海水蔚蓝、海鸥翱翔,向这个城市诉说着无尽的浪漫;海风吹拂、海浪轻拍,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开辟了一丝安宁与温柔。▲南山区·深圳图源:Unsplash人,是城市气质最生动的缩影。历史的大风大浪让南京人骨子里带着真实洒脱的天性,无论是「南京大萝卜」的善意自嘲,还是「多大点四(事)啊」的口头禅,都能够看出,南京人把悠然自得的心境,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南京的风味美食便可见微知著。▲鸭血粉丝汤·南京硬腿子摄图源:南京发布在这个热衷于吃的城市,「秦淮八绝」久负盛名,鸭血粉丝汤誉满天下,一天的生活中,快乐总和美食不期而遇,zan上半只鸭子、点上二两锅贴、一笼汤包,或者「喝」上一碗馄饨,便是南京人知足的一天。▲在深圳机场奔跑的男人·深圳图源:Unsplash而对于大部分深圳人而言,「快」是城市的主题,也是生活中的日常。与悠闲的南京不同,有人说,深圳的生活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无论是争分夺秒的上班族、风驰电掣的外卖小哥、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吃不完的隆江猪脚饭……时间在这里,仿佛变得分外珍贵。▲匆匆走过自助图书馆的男人·深圳图源:Unsplash然而,许多人没有注意的是,在「快慢」的背后,折射的是效率的高低,无疑,深圳是一座「高效」的城市。叶兆言曾说,一个城市,怎么样才能适合居住,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毋庸置疑,深圳与南京,都是适合居住的城市。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总能在不同城市的人身上,发现不同的气质。书香满溢的两座城市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该如何去定义?或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造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能给出一个参考答案。(▲点击播放南京申报文学之都的影片)深圳和南京,都成功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深圳被评为「设计之都」,南京则成为全国首个获得「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除此之外,深圳还是联合国组织表彰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个称号,全球唯一。深圳与南京,为何不约而同地满溢书香?▲深圳图书馆与深圳音乐厅·深圳打铁还需自身硬,南京能够入选「文学之都」,得益于自身的积淀与气质。有人曾把南京比作一位鹤发童颜而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曲折的身世中,随便抽出一段,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余秋雨曾这样评价南京。▲金陵制造局·南京图源:南京有个号王羲之、李白、曹雪芹、鲁迅、朱自清、巴金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家,与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碰撞出思想闪耀的火花,在城市的每一隅留下了文学的踪迹。▲古色古香·南京图源:南京小资生活南京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据统计,自60年代以来,南京不仅将超过60种世界名著翻译成中文,也将诸多中国文学传播到全世界。▲南京作家叶兆言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当代南京同样名家辈出,尤其是0世纪80年代以来,韩东、苏童、鲁羊、叶兆言、毕飞宇和周梅森等新一代南京作家们集体发声,使得南京对当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也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金陵图书馆·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南京图源:先锋书店▲先锋书店(五台山)·南京图源:环球旅行有位作家曾说:“喜欢读书的人,都是些「在路上」的人,他们的灵*四处漂泊着。在漂泊的过程中,先锋书店为他们提供了一处暂时的、舒适的栖居地。”浓厚的传播与阅读氛围是南京入选「文学之都」的另一支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便设立于此,如今,南京活跃着近多家读书会、上千家文学社群和协会团体,其中的先锋书店被人们热切成为「南京文学客厅」,并数次被CNN、BBC评为世界「最美书店」。▲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南京图源:南京大学除此之外,南京众多高校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文学教育矩阵,大量历史建筑也赋予了南京瑰丽的文学想象,南京城,带着文学的历史风尘,向着全世界整装出发。▲建邺区图书馆·南京图源:南京发布近期,南京市多家图书馆实行夜间开放,或启动“盛夏阅读季”,或4小时“不打烊”,创新夜间阅读服务,让城市的夜晚被书香浸染,让市民徜徉在阅读盛宴中。南京,正将「文学之都」的招牌越擦越亮。▲深圳图书馆内景·深圳陈彦摄深圳人有多爱阅读?根据《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01》,00年度深圳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为77.3%(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59.3%),截至00年底,深圳已连续9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有调查显示,深圳居民一年买书10.67本,年人均购书金额达.71元。▲深圳书城中心城4小时书吧·深圳图源:幸福福田位于深圳书城中心城的4小时书吧,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4小时书店,也是全国唯一连续经营15年、1万余小时不熄灯的书吧。作为名副其实的「图书馆之城」,截至00年底,深圳坐拥7座超大型书城,座公共图书馆以及余家各类实体书店,真正实现「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的网格化布局。以「深圳读书月」为代表的精品阅读项目层出不穷,目前,深圳平均每天组织开展约54项阅读文化活动。▲深圳图书馆一隅·深圳每逢周末或假日,书城、书店亦成为深圳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孩子与家长、学生与白领,或捧卷阅读,或絮语讨论,一齐沉浸在一片书香之中。「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深圳「文化立市」开出的累累硕果。▲深圳的海与南京的枫跨越千里之距的两座城市,不仅因为「夏紫薇」与「夏雨荷」花香满城,更因为书香的浸润而焕发光彩。文化需要流动城市发展的本质,指向人们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与阅读,在推动文明社会和人类进步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来说,书籍与阅读,能够为美好的生活赋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项持久的公共文化事业。▲街边的老书店·南京图源:Unsplash对于南京而言,「文学之都」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创意城市的类型之一,「文学之都」实际上是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文学场景营造、文学创意人才集聚和文学产业实践的多重融合,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融合。▲正在阅读的少年·南京图源:金陵晚报也就是说,如何实现南京「文学之都」的持续性发展,从而树立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南京所面临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依靠文化的纽带,深圳与南京,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00南京·深圳城际阅读交流系列活动图源:书香中国在00年1月,两座城市以“创作与阅读,文学与城市”为主题开展了“00南京·深圳城际阅读交流系列活动”。南京与深圳,在阅读交流和阅读研究等方面展开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同时利用双方国内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文化资源的优势,相互提供支持,为对方重大阅读活动增添创新因素。▲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深圳图源:深圳全民阅读南京与深圳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呈现出1+1>的效应,而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今,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南京、深圳文化事业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紫峰大厦·南京南京将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特质品牌等方面精准发力;深圳提出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两座城市的文化事业发展正如火如荼、一路高歌。▲平安金融大厦·深圳文化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流动与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相信,深圳与南京的携手,必将极大地推进文化的流动与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最近,南京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在这里,「夏紫薇」想说「宁」聚一心,战疫必胜「夏雨荷」加油!参考文献[1]刘赛.“创意”能力提升与城市文化品格塑造——南京“文学之都”建设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0,33(05):9-13+19.[]尹昌龙.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01[M].深圳:海天出版社.01.[3]书香中国.活动丨当“文学之都”遇上“阅读之城”,南京携手深圳开展城际阅读交流[EB/OL].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夏紫薇遇上夏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