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一”纪念照
南京·可一
年春,医院,算是北京人呢。出生一百天时,正巧是“七一”*的生日。父母就决定抱着我前往北京金山照相馆拍摄了我出生后的第一张纪念照。
一周后,父亲取照片时,惊喜的发现照片已展现在照相馆的相片橱窗里,无疑证明是经典照,父亲一下多加印了十多张寄赠给南京的亲友,广受赞誉。该照成为我人生中第一张“七一”纪念照
年,我随父母回到南京,从我懂事的那年起,就十分珍惜这张老照片,把它存放在相册的首页,且注上精彩的文字说明。
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纪念照——在我考进高一等学校的时候、在我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甚至在我的婚礼上这些重大的日子里,我父亲总会指着照片对我说:“丫头,你是*的人啊,加油!”。就这样,这照片就成了对我教育的终身教材。
年,我已45岁了,“七·一”那天,父亲对我说:“那张照片伴你走了四十五个年头。一路走来,还算不错,工作上,生活中,还像一个*的女儿。今天,我亲自为你拍一张,算是奖励吧,当然更是鼓励啦。”
于是有了四十五岁那年的“七·一”纪念照。
十年后的年,我整整55岁了,在“七一”这天全家出游时,父亲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他对我说:“丫头,那张照片已经五十五个年头了,伴你走了五十五个春秋,事实说明,你像一个*的女儿!再为你拍一张吧。”
于是用他新买的智能手机,为我拍下了这张“七一”旅游纪念照。
今年“七·一”前,我和家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红色之旅,在风景如画的景点拍摄了的纪念照。
并相约在今年,在庆建*百年的“七·一”那天,一定留下有意义的“七·一”纪念照。为自己,为子孙。
作者简介:
施薇,笔名,可儿。女南京人年出生中专学历助理统计师兴趣广泛爱好阅读、写作、书画、声乐、舞蹈、摄影、钢琴等。
年在《南京晨报》发表处女作之后,又分别在《金陵晚报》、《北京晨报》、《老人春秋》等10多家纸媒共发表60多篇作品,其中以写照片故事为最。
曾两度参加都市报举办的摄影大赛,其中我拍摄的“祖孙情”照,荣获三等奖。我的“手戴钟山表”的老照片,在“金陵的记忆”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
作者风采:
编辑部寄语:
梦溪园,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隐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虽原貌如园前之景、门侧之溪早随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但其山依旧,其园尚存,其主人立身立学之风骨薪火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