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魏则西rdquo之鉴教
TUhjnbcbe - 2022/4/16 16:05:00

“魏则西事件”近期成为舆论热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近日因身患滑膜肉瘤去世。在求医过程中,他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排名前列的医院(后证实其涉事科室被外包),接受其“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耗资20多万元却治疗未果,最终延误了其他治疗时机。

可以看出,魏则西也曾存疑,然而,外包科室那神奇的包装手段还是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怎么办?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医院医院?


  还是有些办法的。只要看到以下6个特征中的几个,就一定要非常小心。

1

带“推广”字样

如果你是用百度搜索的,看搜索页,网页下面都有“推广”两个字

上面这类带着“推广”医院,都是给百度交钱做广告的。


  医院,从院长到医生都已经很忙了,天天都在祈祷病人少一点,不会去打广告吸引更多病人。

2

弹出咨询对话框

医院通常一打开网页就有一个在线咨询对话框,像狗皮膏药一样

医院主页都是非常干净的。

事实上,但凡看到在线咨询,就基本不靠谱。原因有二:


  第一:癌症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在医生见到病人,得到所有检查资料之前,是不敢下任何结论的。病理检查之前,是不是得了癌症都不知道。在线咨询价值非常有限。


  第二:还是那句话,医院,从院长到医生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谁有空来给你在线咨询?!

3

用词夸张

看医院宣传的“用词”

这种在显眼位置使用“治愈”“诺贝尔奖”这类词汇,几乎肯定是大忽悠。


  我们都知道治疗癌症的难度,医院是不会使用“治愈”这种词的。真正敢确定癌症治愈,至少需要10多年的跟踪。或者宣称能治愈尚未攻克的疑难疾病,或者宣称祖传秘方、*队研制、国际领先等等,都是值得存疑的。遇有这些神乎其神的宣传,一定三思而行。


  其它一些常见忽悠词汇包括“中央电视台CCTV报道”,“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发明”之类的。

4

不介绍教育背景

看专家介绍

如果你仔细去看医院的专家介绍,你会发现他们会强调他们有xx年经验,但通常不会告诉你他们是哪里毕业的,是什么学历,在哪里工作过,等等。另外这些“专家”好多都是全才,啥癌症都能看。医院专家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擅长癌症领域一目了然。另外,大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的专家在介绍治疗效果时会说“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像这类大咖的专家也只敢用“较好疗效”,那些动辄80%、90%治愈率的“专家”是哪里来的?!

5

有医托儿

看渠道

医院门诊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总有一群主动搭讪的所谓“老乡”、“病友”,他们或伪装成看病,医院种种不是,最后医院某医生的“神奇”方法,治愈了自己的疑难杂症。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轻信,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咨询,也可咨询权威健康类媒体、北京公共卫生热线等。

6

“护士”一路跟随

看服务

还可以看服务。外包科室从咨询开始,就会有专人一路“招呼”你,尤其是开出缴费单后,“护士”会一路“护送”你去缴费(可能是怕“逃单”?)。医院的医生护士忙的不可开交,一般是没有这种人力预算的。


  (当然,一医院也是服务不错的,这还得具体分析。仅仅靠这一条不足以说明,可以结合上面几条特征,综合参考。)

读而思

duersi

缺乏信任和盲目信任也是此次事件的内在因素。


  我想魏同学原来的手术医生和主治大夫是一定不会推荐他自己去上网查询的。


  对于疑难病例,医生会自己去专业网站查找最新的治疗方法,会告诉你这些方法文献中报道的有效率是多少,可能的花费多大,副作用是什么,甚至最有经验的中心在哪儿,谁是专家等等。


  而患者要做的,则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曾有一个外地女大学生找到我看病,现有的常规治疗没有什么好办法。


  她也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但是在听完我的解释后,最终还是选择听取医生的建议。三院的专家也帮忙联系国外专家一起出谋划策,还帮忙申请了公益基金进行排查。现在她的病变一直没有进展,整个诊疗过程也没有过多的花费。


  信任是医患共同对抗病魔的前提,是避免笑话和悲剧的先决条件。


  ——医院肝胆胰肿瘤外二科、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副主任钱红纲

以上这些辨别方法,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愿这篇文章能帮到一些正在迷茫的人。

消息来源:金陵晚报

总值班:吴弋编辑:刘昆

更多详情,可登陆连云港发布微博、连云港发布APP客户端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魏则西rdquo之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