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鸡蛋、老卤干哟……”
“磨剪子来,镪菜刀……”
“炸炒米呐,响啦,嘭!嘭!嘭!”
“冰棒、冰棒、马头牌冰棒……”
←
金小记在校园
今天,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小剧场里响起了阵阵吆喝声。南京吆喝非遗传承人赵爱民爷爷来到了学校,给这里的金陵晚报小记者们露了一手。
南京老吆喝
→
南京吆喝独特的感染力,让听惯了普通话的小记者们着了迷,情不自禁地跟着吆喝了起来。
“箍桶、挑高箩、磨剪子、镪菜刀……”
这些南京城的老行当对小记者来说可都是新鲜事,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赵老师特地将这些老行当画了出来,一幅幅画面,配上吆喝声,小记者们眼前仿佛再现了老南京的市井生活。
“豆、豆不同味、越吃越有味……吃了我的豆,下关打个嗝,‘嗝’,一直香到*浦江……”赵爷爷告诉小记者,夸张的表达方法是吆喝的精髓,金陵吆喝还会特别配上一些口技表演,让吆喝更有趣,如果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演,那就更能吸引人了。
南外青奥村记者们有不少表演高手,跟赵爷爷学了两遍,就大方地上台展示了。“这些小朋友学得都特别快”,赵爷爷表示,他要挑选一些小记者,组成一支金陵吆喝队,让更多的同学和家长看到金陵吆喝的魅力。
赵爷爷还特别嘱咐小记者们将学到的老吆喝和童谣回家表演给爷爷奶奶看看,顺便问问爷爷奶奶还知道哪些老吆喝。“这可以让小朋友们和爷爷奶奶们找到一点‘共同话题’,让小记者们承担起传播南京方言的任务”,赵爷爷说。
据了解,金陵吆喝,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金陵吆喝为载体,小记者们可以了解南京当年“五行八作”繁荣景象,可以领略南京方言的魅力,也会加深对南京民俗风情的了解。今后,赵爱民老师还将继续将老吆喝技艺传授给青奥村的小记者,让孩子们学习南京方言,浸润南京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