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晨曦 融媒体记者 李花 程晓)6月10日,南京“官宣”入梅。尽管持续降雨,但每天日间最高温一直持续在30℃左右,而这种高温高湿的日子正是蚊虫繁殖的最佳季节。
记者从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6月梅雨期是南京全年蚊虫繁殖密度的第一个高峰期。较5月份,南京蚊密度已有明显增加趋势。
南京市疾控中心消*与媒介生物防制科孙燕群医师告诉记者,根据该中心近年对蚊虫密度的监测资料显示,南京每年蚊虫的密度分布曲线呈“双驼峰状”,分别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小高峰。很多市民感觉今年蚊子好像多了,而且格外“凶猛”,孙燕群表示,因为6月雨水多、光照少,是蚊虫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虫密度增加,所以和冬季相比,市民在感官上会明显感觉到蚊虫增加;另一方面,日常卫生环境的清洁和保持,对蚊密度也有重要影响,感觉蚊虫多的市民可检查一下居住环境。
“梅雨季节防蚊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水’。”孙燕群表示,居民家中容器或积水中,水缸、盆养水生植物等都是蚊虫滋生的场所,因此清积水是家中防蚊虫最重要手段之一。
孙燕群提醒居民,尽量不要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若养水生植物,应定期换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内壁,以防有残余的蚊幼和蚊卵黏附在水生植物根部和容器壁上。同时要清除家中各种闲置容器积水,并将容器倒置,避免蚊虫进入附着。
孙燕群指出,杀灭蚊虫、降低蚊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办法:家中可安装纱门或窗,睡觉时使用蚊帐,隔绝蚊子进入;采用点蚊香或喷杀虫水等方法灭杀成蚊;小区等居住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定期组织全面外环境消杀。
同时大家外出时也要做好防蚊工作,如避免在“花蚊子”出没频繁时段(早上7-10时,傍晚5-6时)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户外活动时,穿上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药物。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