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贾元春判词到底是虎兔还是虎兕答案
TUhjnbcbe - 2023/2/18 9:58:00

不订阅本专栏,怎知读红楼的趣味?

红楼*话多

不只是作者对王熙凤#王熙凤#又爱又恨,读者也是,《红楼梦》的作者,从黛玉进府时的闪亮登场,到最终历幻返金陵的凄惨谢幕,真是写尽了凤姐的*辣、要强、聪明、狡诈、以及无奈。

王熙凤形象之丰富立体,可以说是全书第一人也不为过。

不过如此立体丰满的王熙凤,在十二金钗里却排名第九,远远低于出场只有两次的贾元春和妙玉不说,也比通篇几乎找不除正传的贾迎春靠后,你难道不觉得她的排名实在是太低了?

总不会是因为她嫁人了的缘故吧,因为排在她后面的巧姐可是百分百纯少女。

没关系,在经过我用风月宝鉴两分法排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她排名第四;

如果再用九连环合并同类项,你会发现金陵十二钗一共只有宝钗、湘云、凤姐、巧姐四个人,这时她的排名还会再次上升,仅次于宝钗。

或者再讲究一点,排除宝钗的作者身份,王熙凤的排名才应该是第一。

你肯定想说:什么*!(的确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一文难尽)

照花前后镜

我就从《风月宝鉴》说起好了,全书唯一一个在风月宝鉴里出现过的人就是王熙凤。风月宝鉴一面风月一面骷髅。

似乎王熙凤就是风月的代表?当然不,《红楼梦》可不是风月人情小说。

作者为什么单单选了王熙凤而不是别人?可别说是因为她代表的是贾瑞的非分之想,作者也并非只有一个贾瑞可以给镜子啊,贾琏贾珍贾蓉贾宝玉都可以的,不是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我就想娱乐一下:如果跛足道人把镜子交给了贾宝玉,你们说贾宝玉在镜子里看到的,会是谁呢?

绕回原话题,王熙凤是出现在了贾瑞的幻想当中时,似乎代表了风月,可事实上在书中的王熙凤,也并不是一个多么风情的女子,她相当的传统。

平儿既然名平,又是作者深赞过的人物,她的结论绝对公平:

她原行得正走得正,不像你(贾琏)行动就有个坏心眼。

如果不是她太传统甚至有点不解风情,琏二爷估计也不会变心得那样彻底。

关于《风月宝鉴》,作者化身脂砚斋,在贾瑞得到镜子时批得明明白白:

千万不可照正面,

所以,王熙凤作为贾瑞的,所代表的,绝不是。

其实,这和袭人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同理,不理解的先去看这篇:和黛玉同一日生日的花袭人,在作者心目中到底是忠是奸?

对于王熙凤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她的亮相,作者无疑也埋下了伏笔,这个我们需要看脂批本是怎么留密钥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首先,王熙凤后来也多次作为后来者亮相,但每次都是比较随和的。

唯有这次,随和的只是她自己一人而已,其他人都,并非是王熙凤脾气不好,而是由她和的身份所决定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

此次亮相,和她面见刘姥姥,之间的区别只是因为史太君非要认林黛玉这个外孙女,而她,一心一意是要为史太君服务的。

所以此刻的,只是个场面人。

这会子你看她一会哭一会笑,所有人都觉得她真是夸张得不得了,因为的确其实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后来她的确真心疼爱林黛玉,那是以后的事,

这些在作者一只妙笔写来,纤毫毕露,让人心领神会,可是作者对这个人物如此爱恨交加,还有其他原因,脂砚斋甲戌本的批语悄悄写下了一笔:

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和一样,这里脂砚斋悄悄地改了字,这句唱词原本是。

当然,者,原本就是也。

至于王熙凤和琏二爷那些相好们的斗智斗勇,也都各有寓意,以后在密码专栏另说:

说完这点,我们还是来看看凤姐的判词和曲子内容: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其实这个我以前也写过了,所以不多赘述,只是解释一下十二钗中王熙凤和贾探春的对应关系:如果去掉后面两句,你难道不会觉得这四句诗作为贾探春的判词也毫不违和?

都是精明强干、都是,结局则分别是和,而在作者心中,才是她们命运的悲情、入薄命司所在。

金陵十二钗中,王熙凤所对应的,正是贾探春。详见此篇:总序:金陵十二钗到底是怎样排序的?

不过王熙凤和贾探春并非同一人,她两的对应正是作者在第七十二回放风筝时描写的两只凤凰相遇。

为了避免后人把这次纠缠解读为纷争,作者还安排了一个带着鞭炮的喜字风筝也绞过来,来说明这是一件正常的。

如果我们用照一下两只凤凰,返阴为阳,那么就是双龙戏珠,因为是喜,其实就是双龙接替。

王熙凤和贾探春,在穿着女装的部分里,是两只,但在脱下女装之后,其实是两条——贾探春,最终接过了王熙凤的接力棒。

详见此篇:读懂三小姐贾探春太难:她是超凡的凤凰,却为何被迫远嫁?

传承

我们再来看王熙凤的曲子《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作为《红楼梦》背面事件的知情人,作者所揭示的或许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凤姐是死于。

作者对的感情如何呢?

无疑是复杂的:感激、赞叹、斥责、痛恨、悲悯都有。

十二钗写到了王熙凤,也该说一下的含义了。

前面我说了,十二钗并非十二个人,而是只有钗、湘、凤、巧四个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元春判词到底是虎兔还是虎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