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3首七律,都是写秋天出行,有景有情,亦有对自身与历史沧桑的感慨。如果将这组七律放到古人的作品集里?大家能认出来是现代人写的吗?如果不能,说明在对诗词文字的掌控上,已接近某些古人水准。这是判断自己诗词水平的一种方法。
起码,学写古典诗词,首先要先想古人看齐,向古人靠近。有这个积累之后,再来谈形成自己的某些风格,某些特殊的现代事物入诗词,与时俱进。
还没学会,谈何突破?谈何什么风格!
七律秋日行吟
万顷湖烟绿失齐,一船风过树高低。
行人踏足疏钟外,宿鸟归巢落日西。
月上天涯团梦去,秋中海角数蛩啼。
奚囊莫怪新篇少,犹有离愁不敢题。
奚囊,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宋楼钥《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元柳贯《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七律秋高登塔
壮岁经年谋稻粱,而今爱著薜萝裳。
深山木食看云饱,白水巢居种药尝。
乐事今朝空赏菊,悲秋明日患思乡。
登临一望龙光塔,惟有东流万里长。
谋稻粱,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宋王安石《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清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薜萝裳,指隐者的衣服。元倪瓒《寄张贞居》诗:“苍藓浑封麋鹿径,白云新补薜萝衣。”参见“薜萝”。
木食,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山海经·西山经》“名曰櫰木,食之多力”晋郭璞注:“《尸子》曰:‘木食之人,多为仁者。’”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然时移俗异,世务不拘,故木食山栖,外物遗累者,古之清高,今之逋逃也。”
白水,是指江城白水带山。山顶有龙光塔,可以远眺西江入海。
巢居,犹隐居。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辟难无劳效桓景,巢居随处压崔嵬。”
七律秋日游金陵
十里秣陵烟水开,游船如织客如埃。
龙蟠千古谁兴废,虎踞六朝云往来。
草木风流今胜昔,衣冠零落庙生苔。
登临意气何人会,雉堞空余烽火台。
秣陵烟水,即南京与玄武湖。
龙蟠虎踞,皆指南京。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蟠,加以*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清倪瑞璿《金陵怀古》诗:“石头天险壮层城,虎踞龙盘旧有名。”
雉堞,城上短墙。《文选·鲍照〈芜城赋〉》:“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泛指城墙。《陈书·侯安都传》:“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唐司空曙《南原望汉宫》诗:“荒原空有汉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诗词#
原创七绝7首,诗词须情景交融。客路江城秋夜雨,街灯落叶两纷云
原创七律3首,写中秋而感怀。看花寻梦春何在,呼酒挑灯眉不平
原创七绝6首,如何构思诗词?为托片言和只句,芦花争做漫天飞
原创七律3首,中秋夜雨涨龙溪,白水山南客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