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八佰
TUhjnbcbe - 2023/6/9 21:52:00

“娘,孩儿不孝了!”

当士兵用尽全身的力气喊完这句话,和敌人同归于尽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当一位将士在绝笔信中,写下“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时,我心中的感动和悲伤再也抑制不住,哭到不能自已。

所谓岁月静好,真的是有人曾经默默负重。

影片《八佰》猝不及防地唤醒了人们心中,潜藏在某个角落的赤子之心。

它让我们看到,在祖国危难之时,是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华儿女,用生命在顽强抵御外侵。

它也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同样讲述的是发生的年的事情。

曾经在诗人杜牧笔下笙歌燕舞、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有座金陵城。

诗人正是在此,挥笔写下流传后世千百年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他未曾想到有一日,这座城惨遭炮火的洗礼时,一群商女会改写他的诗句。

年12月12日,南京城沦陷。

数十万溃败大*渡江撤离,城中百姓仓皇中跳入刺骨的江水里逃命,到处一片绝望。

突然有两个不速之客,翻上一座美国天主教堂的墙头,欲进入战火中唯一一处宁静之地。

神父正在阻止她们,而原本住在这里的一群女学生们正在窃窃私语,因为这两个坐在墙头的女人,看上去是这样的:

两个年轻女人骑坐在墙头上,一个披狐皮披肩,一个穿粉红缎袍,纽扣一个也不扣,任一层层春、夏、秋、冬的各色衣服乍泄出来。

教堂里的女学生,很快就确认了她俩的身份:堂子里的女人。

其中一个,看上去约摸二十六、七岁,大波浪卷掩衬着一张十分耐看的脸,背影姣好,身穿素花棉布旗袍,脚蹬黑皮鞋。

虽为风尘女子,但她不卑不亢,也不自轻自贱,还有个很书卷气的名字,叫赵玉墨。

原著里讲,赵玉墨的父母原本也是读书知理之人,无奈父亲败家后把她抵押给堂叔,后又被堂婶卖到花船上,那年她才14岁。

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赵玉墨却被迫尝尽了人生之苦。命运的不公,让她没得选。

就在赵玉墨和神父争论之时,屋外的炮火更猛烈了。

日寇罪恶的步伐肆意践踏在这片土地上,战机呼啸着掠过上空,坦克开过之处血肉之躯被印刷在了路面上。

赵玉墨最终还是说服了神父,她和十来个姐妹们,得以在这里栖身。

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城破家亡,满目疮痍的金陵城,哪还有安全之隅呐。

一群日寇很快闯入了教堂,他们冠冕堂皇地说,司令部今晚要举行庆典,特来邀请几位尊贵的客人。

神父盯着他们满是猥琐笑容的脸,冷冷地说:“对不起,孩子们还小,不适合参加庆典聚会。”

然而,冷酷无情的日寇根本不予理会。威胁之下,神父便知阻挡不了他们,痛心疾首而又无奈地在胸前,默默划了个十字。

女学生们听见外面的这番对话,大脑一片空白,恐惧、惊慌瞬间将她们紧紧裹挟住。

就在女孩子们即将崩溃之时,赵玉墨和她的12个姐妹,突然推门而入,说了一句:

“神父,我们去吧。”

她们曾是被人看不起的风尘女子,在女学生孟书娟眼里,赵玉墨更是让她鄙夷和痛恨的人,因为她曾经和自己父亲纠缠过。

然而此刻,在弥撒大厅烛光的映衬下,这群女人顷刻间妩媚而又可爱。

说到孟书娟的父亲,一个留洋归来的博士,和赵玉墨相识与偶然,却一见钟情。

当时,赵玉墨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因为他会为自己14岁的悲惨经历而感伤,会为了别人说她是娼妓而争论。

可惜,这场爱情终究如镜花水月一般。博士并未带她离开,赵玉墨依旧浪迹在风月场。渴望堂堂正正活着的希望,还是破灭了。

然而,让赵玉墨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战争,却让她有了机会,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活一回。

她们用最惨烈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商女也知亡国恨。

看着她们嬉嬉笑笑烫直卷发,扮成学生模样,那种强颜欢笑掩饰恐惧的样子,让人格外心酸。

当赵玉墨一行13人穿着白纱里衫蓝罩衣、黑色长裙,剪着齐耳短发,人手捧着一本乐谱和圣经,缓缓走出教堂时,她们俨然是南京城最美的女学生。

当电影结尾出现“再没有她们的消息了”时,我心痛到无法抑制,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无论是《八佰》里视死如归的普通战士,还是《金陵十三钗》中替女学生慷慨赴死的烟花女子,他们身上都有着令人感动的爱国情怀,身体里无一不流淌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血液。

不管曾经是什么身份或职业,处在什么阶层过着怎样的日子,哪怕是被生活所迫苟且偷生,他们骨子里透出的善良和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平凡,才让我们尤为触动。因为我们知道,即便生而平凡,也可以做顶天立地的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