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冬日里的10件雅事,每一件都极富诗意
TUhjnbcbe - 2023/6/11 1:17:00
北京治疗皮炎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作者:溪月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不知不觉,冬季的节气已渐次更迭,天气转冷,万物冬藏。

冬,从来都是一个别具风情的季节,有大雪压枝的松竹,有凌霜傲雪的梅花,有万里雪飘和千里冰封。

冬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刺骨的寒风,是飘扬的飞雪,是一壶美酒暖意融,是诗尽灯残月华静。

在诗人的笔下,冬天是王维“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惊喜;是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的自在;是陆游“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的悠闲,是袁枚“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的浪漫。

冬天虽然清冷而漫长,但古代的文人们却能过得富有情调,意趣盎然。他们总有很多闲情逸事可做,或“烹雪煎茶”,或“围炉夜话”,或“独钓寒江”,或“踏雪寻梅”,或“雪夜读书”,或“静夜听雪”……更有人喜欢雪夜访友,雪夜弹琴,雪中对弈。

冬月雪落,在这个诗意的季节,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冬日里的10件雅事,去感受古时那份惬意与美丽。

01、寒夜读书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清·袁枚《寒夜》

雪夜读书是一种享受。

一盏孤灯亮着,窗外雪花飘着,或端坐书桌前,或坐在温暖的被窝里,手捧一书而阅,独揽一份沁人心脾的宁静。

最好读点“闲书”,再泡上一壶滚烫的茶,一边啜饮一边阅读,如此方不辜负雪夜的雅意。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冬日读书,实在是一件赏心的乐事,因为干扰最少,心最沉静。

沉醉读书的人,往往读到诗尽灯残,天还未明。

读乏了,听着外面“簌簌”的落雪声和着屋内“沙沙”的翻书声,真是别有一番境界。

陆游也格外偏爱寒夜挑灯夜读书,读到灯油都没有了,还余兴未尽。

袁枚这首写寒夜读书的诗,读得忘记睡觉,可见,他是多么如痴如醉!

02、踏雪寻梅

满头风雪路欹(qī)斜,杖屦行寻卖酒家。

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明·于谦《题孟浩然踏雪寻梅》

雪和梅都是冬天的精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的就是有雪有梅的完美。

落雪一至,文人的雅兴就会被唤起,踏雪寻梅便是其一。

踏雪寻梅,寻的是一缕絮雪清幽的无垠,是一枝寒梅傲雪的香*。

“踏雪寻梅”具体之典,与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关。

明人于谦专门写下这首诗,赞誉旷达超逸的孟夫子。

孟浩然一生多隐山林,他冒雪骑驴过灞桥寻梅的典故充满了诗情画意,已成为一段风雅的佳话。

03、寒江独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垂钓本就是具有闲情逸致,独钓寒江雪,钓的就是一种执拗和倔强。

钓翁其人,性本高洁,遗世独立。

江山风雪弥漫,山中飞鸟绝迹,路上不见行人踪影,只有苍茫中的一叶小舟,舟中端坐着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傲立风雪垂钓,不畏严寒,不惧孤单。

柳宗元描绘的这幅寒江独钓图,萧索空阔,天地交融,千百年来不知触动了多少孤独傲岸者的心灵。

渔翁正是诗人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摈弃热闹,单纯地沉浸在这个“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世界里,只愿将尘世浮云看作空中的飞雪。

04、驾舟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ná)一小舟,

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雪是冬天的礼物,是冬天的馈赠。

看雪,看的是一份独属于冬季的情怀。

明末崇祯五年()十二月,彼时张岱寓居杭州西湖之畔,他兴之所至独往湖心亭的那个雪夜,后来成为明朝文学史上不可绕开的一个夜晚。

那样一个雅致的文人,在静寂的夜,披着细软毛衣,提着一盏炉火,撑着一叶小舟,慢悠悠着去赏雪。

到湖心亭,偶遇的金陵人氏拉他煮酒同饮的场景,彷如墨痕数道。

云山苍苍,天地茫茫,清冷的雪天里,与志同道合之人饮酒赏雪,何其美哉!

张岱追寻着生命中诗意之美的同时,他笔下那一幅雪夜西湖的山水卷轴也在后人面前徐徐展开。

05、沐浴暖阳

杲(gǎo)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láo),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负冬日》

冬季晒太阳,古人称作“负暄”。

寒冬多负暄,赛过活神仙。

寒冷的冬季里,还有什么事比晒太阳更惬意的呢。

冬季的暖阳没有春光的朗润,也没有夏光的灼烈,更不似秋光的明媚,冬日的阳光是温和恬淡的,让人无比欢喜和热爱。

进入冬季,心绪变得都比其它季节更平静。此时,最适合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于庭院一隅,背靠椅背,闭目养神,让全身都沐浴着暖意。

偷得浮生半日闲,真是久违的自在和幸福。

白居易一生宦海沉浮,年轻时读书,科考,做官,被贬,又被再召入京,到了年老时,终于开始停下来享受生活了。

当年那个吟唱着“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已变得通透许多,成了悠哉晒太阳的香山居士。

06、风雪夜归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风雪夜归人,也许我们会想,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怎么会有雅兴去山中游玩呢?

实际上,诗人还跋涉在旅途之中,天色已晚,又逢遇大雪,暮色苍茫。

他隐约看见一户人家坐落在远山之中,屋顶已被白雪覆盖,禁不住心中一喜,想着今夜终于有地方投宿了。

半夜时分,忽然听到柴门里狗叫的声音,猜测是有人在深夜里冒着风雪回来了。

仔细想来,这样漫长而严寒的冬夜,诗人有处可依,不必露宿荒野,夜归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总有一盏摇曳的烛火,这份温情多么暖心!

只要活着,总还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风雪,幸好,风雪夜归的人们还有一处小屋可归,一扇柴门可推。

07、静夜听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晚明文人高濂说:“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他把冬夜听雪落的美妙如数道尽。

静静听雪,听的是天地清明的澄澈,听的是内心世界的纯净。

感受的是“耳静声逾细,心清趣自真”的清雅安宁,期待的是“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的欢欣喜悦。

白居易听雪这夜,枕被如冰,彻夜无眠,雪下得那么大,压折竹枝的声音是那么清脆响亮,他听出了命中的孤寂和落寞。

08、煮雪烹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

冬日煮茶,日子就好似在咕噜咕噜声中慢慢淌过。

下雪天里,最风雅的事,莫过于约三五好友,煮雪烹茶。

窗外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屋内汤沸火红,温暖如春。

有客至,便生火、加炭、煮茶,窗前伴着月光,还有几枝梅花,清新隽永,韵味无穷。

围坐炉前,看水在壶里沸腾,手捧一盏热茶,在热气氤氲的茶香里,与友人话着往事,不知夜深几分,不觉寒来几许,真是一件美事。

南宋诗人杜耒这首诗,把冬夜里与友围炉煮茶的情味写尽了。

至于陆游雪后煎茶,妙玉雪水烹茶,想来都是高明的煮茶人了。

09、围炉酌酒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冬季天寒,适合取一坛陈年美酒,置于炉上温热,邀三两好友前来,一起把酒言欢,小醉微醺,这大概就是冬日最浪漫的事了吧!

一个暮雪将至的傍晚,白居易拿出新酿造的米酒,酒面上绿痕点点,又拿来了红泥制成的小火炉,烧得通红,准备煮酒。

此夜此景,他想到了刘十九,特写诗邀请朋友来家中同饮美酒。

欲雪之夜,邀请朋友前来小酌,怎一个“美”字了得。

围炉之乐,并不在于饮的是什么酒,而是在室内热融融的氛围里,感受到的那份怡然和愉悦。

张九龄也收到过类似的邀请,友人陆澧邀他到山中居处饮酒小叙,他欣然愿往: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10、雪夜思乡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当冷冽的风从北方吹来的时候,就是游子们思乡情切的时候。

冬天来了,离年末更近了,乡愁也更浓了。

不管身在何处,看到冬季的雪,一种依稀似故乡的感涌便浮上心头。

记忆中,故乡的雪夜总是那般温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诗人如今漂泊异乡,又逢上除夕夜,屋外,乱山上的残雪在黑夜里闪着光,屋内,只有一支烛火陪伴着他。

作为一个异乡人,在这样的雪夜,听着窗外萧萧的风声,簌簌的雪落声,思乡的梦怎能不被打碎。

寒冬里的这些闲趣,可能并没有令人惊奇的美丽,却有着妙不可言的悠然清逸。

没有哪个季节,可以像冬季这般素简庄严,也没有哪个季节可以像冬季这般静心怡然。

冬日虽萧瑟严寒,却以它特有的沉稳和内敛,别有一番意趣与浪漫。

它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些许宁静,它让人们的思绪冷却下来,也以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醒着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追求片刻的清闲。

在冬季,默然去等待,寂然而欢喜,我们该做一些喜欢的事,保持对生活的热爱,静待来年春暖花开。

-作者-

溪月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日里的10件雅事,每一件都极富诗意